共赢教育网 >资格考试 > 中考 > 政治依法治国知识点

政治依法治国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0-11-18 来源:中考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中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政治依法治国知识点

   (1)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任何组织必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人身权利:人格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   文化权利: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经济权利:合法财产所有权、消费者权益、智力成果权    政治权利:建议权、监督权

  政治依法治国知识点

  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二是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三是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与法律有不解之缘,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对人们的正当权益有保护作用。三是法律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要履行很多职责。国家履行各种职责叫治国。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就会陷于混乱。   (3)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初中学习方法,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近年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针。这一治国基本方略和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掌握政权以后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这一极其重要的历史课题。   以上对依法治国知识的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

  政治依法治国知识点

  高二《思想政治》基本知识——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1.民主的涵义

  (1)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民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民主制度、民主权利、民主作风、民主方法等:实行民主的领域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但是,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2)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哪个阶级掌握政权,居于国家的统治地位,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二是指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行使民主权利,这是政体意义上的民主。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1)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但是,历史上的民主,都不过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2) 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应该而且能够以平等的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4.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论述高度概括地指孵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

  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由此可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5.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 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 扩大基层民主。

  6.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主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推进者。同时,通过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证、创造条件,以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也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任何一种西方“民主”模式,而是要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7.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民主意识

  (1)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要切实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民主和法制的宣传教育,提升基层群众的民主素质。

  (2) 我国已经建立的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3) 青年学生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当好国家主人的具体表现。我们要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珍惜民主权利,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努力培养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

  8.从“人治”走向“法治”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 “人治”与“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方式。“人治”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超乎社会之上,处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生活,完全以个人意志、意愿、能力、政治素养、知识水平、道德品质为转移。“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治”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整个法制与制度的好坏,而不是少数领导人是否贤明。世界历史已经证明,“法治”优于“人治”。“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我们所说的“法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理国家。

  (2) 摒弃“人治”,厉行“法治”。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丽改变。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对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 有法可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2) 有法必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3) 执法必严,这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4) 违法必究,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必须全面贯彻实施,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顺利发展。

  lO.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郑重地提出来,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它引导我国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紧密相联的。

  ①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

  ②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11.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1)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方略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二是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三是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具有普遍的效力和至上的权威。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目标,而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

  (3)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

  实施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②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③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 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2.建设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健全,社会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13.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只有在良好的政治体制、健全的法制、正常的社会秩序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够顺利进行。

  1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必须把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kaoshi/148201.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