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1-02-04 来源:实习报告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实习报告】

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八步区就业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扎实地开展职业介绍、公益性岗位管理等就业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易地扶贫搬迁户调查情况

  20xx年5月,我区对易地扶贫搬迁2746户13408人进行劳动力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就业情况、培训情况等。全区实现转移就业人数共3730人(其中:单位就业1235人,个体经营831,灵活就业等其他自主就业1645人,公益性岗位19人);

  暂未就业有转移就业意向人数共1070人(其中:县内转移508人,区内转移121人,跨省区转移290人,自主创业151人);

  暂未就业无就业意向人数共551人(其中:无技能246人,年龄大176人,无就业愿望129人);

  有培训意向人数共计224人(其中:两后生技能培训29人,参加技能培训195人)。

  (二)做好“送政策、送岗位”工作

  根据调查摸底掌握的搬迁户情况,搭建用工单位与搬迁户劳动力的供需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对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移民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并印制岗位信息表、就业微信公众号发放到每个搬迁户手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移民劳动力与企业对接,与人才市场对接,掌上了解区内企业招工信息,促进上岗就业。20xx年3月,我区印制4000多份就业招聘信息宣传单发放到八步区的6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2746户贫困户手中,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更快更便捷了解本辖区内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岗位;

  8月份发布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招工信息及其他适合异地扶贫搬迁户的岗位信息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区直单位、贫困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和帮扶联系人,积极宣传、广泛动员贫困劳动力,特别是移民搬迁贫困劳动力到该公司就业,以及推荐到其他适合的岗位就业,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三)鼓励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创业。

  一是鼓励易地移民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充分发挥我区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职能作用,对缺少技能、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和有就业创业培训需求的搬迁户劳动力,采取长班短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有针对地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截至9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42人;开展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50人。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就业渠道,在八步区人力资源市场开设独立窗口办理国家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支持大众创业。

  (三)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

  1.为鼓励企业积极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我中心下发《关于做好就业扶贫车间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贺八人社发〔20xx〕37号)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就业扶贫车间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同的,在1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6个月、给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不低于6000元劳动报酬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个体工商户)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经过对各乡镇(街道)推荐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核查,目前为止已对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扶贫车间认定,下一步将申请资金给予企业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

  2.根据《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贺州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贺州市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工作的通知》(贺人社规〔20xx〕2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民工创业就业扶持工作,鼓励农民工,特别是异地扶贫搬迁户创业并带动就业,积极落实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政策。目前已有5家企业申请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宣传及审核认定工作。

  (五)做好宣传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放招聘信息宣传单、张贴招聘信息海报,全面发动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

  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对有培训意愿的,组织参加职业培训,提供技能鉴定服务;

  对就业困难的,实施重点帮扶,加强就业权益保护,促进就业创业。

  二、存在问题

  1、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劳动技能普遍较低。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就业需求群体,但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整个移民的比例较小,大多是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缺乏生产技能和实用致富技能,自身劳动力较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安排就业比较困难。

  2、到八步区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培训的人员皆来自各乡镇各行政村的贫困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地点在八步区,距离相对较远,因交通、食宿等问题他们难以负担,所以参加培训的时间有限,能完成并通过考试取得证件的时间就需要更长。另外职业技能考试难度逐渐提升,对于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贫困人员来说,通过考试的难度更大。

  三、对今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建议

  1、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引导和支持易地扶贫创业就业,对吸收安置移民就业的企业进行贴息支持。同时还要继续落实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的雨露计划,对扶贫对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鼓励移民就地参加地方农业生产劳动。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的扶持力度。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扶贫对象就业。

  2、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在目前下达的每年就业专项资金补助额度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易地搬迁移民中大龄、身有残疾下岗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夫妻双下岗双失业人员等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就业,扶持易地搬迁移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2017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有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部署,继续加大力度,扎实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后续扶持“八包”工作要求,重点在项目进度,后续产业、就业、培训等方面不放松工作力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度柳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要完成情况

  我区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挂图作战、善作善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17年12月31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已完工,安置点配套建成小区道路、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设施,同步实施搬迁对象就业培训、就业计划安排、拆除旧房试点等后续帮扶工作;完成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2人,搬迁对象精准率为100%;已搬迁入住人口1552人,搬迁入住率100%;安置住房面积29508平方米,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为19.01平方米,符合政策规定要求;住房建设政府补助资金总额4897.16万元,住房建设总成本4721.28万元,人均补贴31534元;搬迁人口中已核定为脱贫人口571人,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100%。

  二、“八包”工作进展情况

  (一) 项目建设进度情况

  制订了《柳江区扶贫搬迁安置点领导包点责任制倒排工期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完成项目立项、用地预审、规划审批、招投标等相关手续,按时报送工程进度信息等数据资料,在2017年度自治区项目进度综合排名(红黑榜排名)中,4次进入红榜,没有进入黑榜的情况。至2017年12月底,老乡家园—柳江区安置点建设项目12栋住宅楼已全部完工,小区配套基础设施也同步完工,竣工住房面积29508平方米,全部达到入住条件。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0%;已拨付项目资金10883万元,资金拨付率为83%。

  (二)工程质量情况

  落实工程项目建设法人制,由区水库移民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工程项目采取工程总承包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即EPC方式),由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华纳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承建,工程监理单位为广西中信恒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为广西科创校准检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制订了严格的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公布上墙,规范施工队伍质量安全行为和检测机构质检行为,定期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安置点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无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并针对安置点建设项目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三)资金监管情况

  至2017年12月底,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0%,已拨付项目资金10883万元,资金拨付率为83%。已到位资金10775.3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640.9万元,中央资金落实率为51.56%;专项融资已到位6675.86万元,资金落实率为100%;自治区扶贫发展资金172万元,资金落实率为100%;自治区配套资金144.8万元,市、本区配套资金202.5万元,资金落实率为100%;群众自筹款353.25万元,资金落实率为100%;及时足额申报上级资金、融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

  我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筹建房资金按人均0.25万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执行,符合中央、自治区关于搬迁户建房资金自筹标准的政策,切实有效减轻挂靠贫困户建房筹款压力;同时,安置点住房建安成本严格控制在1600元/平方米以内。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严格实行分类管理的模式。即:政府性资金由项目业主(区水库移民局)在柳江区财政零余额账户核算管理,由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专项融资资金由项目公司区鑫旺农业投资公司设立专帐管理,真正做到物理隔离、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建立每笔资金使用台账,无拆借、挪用、挤占和随意扣压项目资金的现象。

  (四)搬迁入住情况

  经筛选及核实,我区确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为426户1552人,搬迁对象全部为国扶系统标注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精准率为100%。在2017年12月之前已全部完成了抽签选房工作,并向搬迁对象交付住房入户钥匙,安置住房落实到户到人,搬迁入住率达100%。交房面积为29508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19.01平方米,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之内。

  (五)后续扶持情况

  制定了《柳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江移民组发〔2017〕3号)和年度实施计划。其中:

  产业扶持由区农业局、各镇党委和政府牵头组织实施。柳江区财政落实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51万元,2017年度“一户一策”共有195户781人搬迁户得到扶持项目,制定帮扶计划,落实1—2项产业进行扶持,基本上解决后续产业发展及增收问题。2018年“一户一策”计划有易地扶贫搬迁185户460人有项目需求,已录入产业扶持项目库,并做到“一户一档”归档管理。

  后续就业创业扶持已全部与搬迁户签订产业扶持、就业扶持协议,制定“一户一策”措施和任务。已举办育婴员、保育员、焊工、叉车司机等工种就业培训班7期,参训人数156人。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本人应聘、亲友介绍等多种方式,搬迁户实现就业273户460人。同时,政府批准设置面向搬迁户招聘的公益岗位100个,并落实专项资金200多万元予以保障;通过岗位培训、就业引导实现到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就业的有33人。此外,有70户130人以在家务农发展产业为主。基本实现搬迁户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创业的目标。

  (六)后续管理情况

  安置点小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小区道路、路灯、绿化、供配电、给排水、通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同时,强化安置点社区公共服务,成立了老乡家园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强化社区物业、保安、保洁及搬迁户后续服务,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各项工作。安置点小区可共享柳江新城区西一路、南四路、兴柳路二期、岜公塘湿地公园、体育公园、市民广场、进德集贸市场等城市公共设施以及进德中学、进德中心小学、沙子小学、进德中心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从而解决了搬迁户就医、子女入学、购物等问题。搬迁户属低收入人群的,已有52户184人得到落实低保政策。搬迁户的后续户籍管理,按江扶领发〔2017〕22号文执行,由市公安局柳江分局负责落实。

  (七)稳定脱贫情况

  由区扶贫办牵头,制订了脱贫计划并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档案。其中,2016年完成脱贫79户313人、2017年完成脱贫68户258人、2018年计划脱贫207户724人、2019年计划脱贫72户257人。 2016—2017年累计脱贫人口为571人,分别完成当年脱贫任务的100%。

  (八)考核验收情况

  在易地扶贫搬迁档案管理方面,由区发改局牵头负责,实行分类归档,统一管理的模式。具体由乡镇、发改局、水库移民局、扶贫办、鑫旺农投公司等分别负责,归档后由区发改局实行专人专柜管理。至2017年12月底,已全面完成426户搬迁户的档案归档管理工作,严格实行“一户一档”、专人专柜管理,并不断收集完善各类文件、照片、视频资料档案。针对国家、自治区和柳州的专项督查反馈问题,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2017年度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任务。

  三、好的经验做法

  我区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址在柳江新城区中心区规划范围内,与柳江新城区开发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发展同步规划建设,促进搬迁户融入城市,享受城区市民待遇、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每个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创业,最终实现稳固脱贫,打造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成功范例。

  一是坚持精准识别标准,力求精准率达百分之百。坚持“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识别标准,重点对居住在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深山石山、荒漠化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以及存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识别和筛选,出台了《柳州市柳江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筛选工作方案》(江移民组发〔2017〕1号),由区扶贫办、各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实施。通过贫困户自愿申请、村级评议及公示、镇级评议及公示、县级评定等程序,最终确定为搬迁对象,搬迁精准率达100%。

  二是坚持突出规划引领,培育一批“新市民”。我区将安置点选址在柳江新城区中心片区,与柳江新城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做到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同时,结合柳江新城区建设进度,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在城市道路、公园、学校、广场等领域开发保洁、保安、园林养护等公益性岗位100个以上,促进搬迁户实现本地就业,推动搬迁户由村民转变为市民。

  二是坚持园区辐射带动,培育一批“新工人”。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址位于柳江新城区中心片区,临近新兴工业园区(自治区级A类工业园区)、长乐现代物流园、香港毅德(柳州)商贸物流城等园区,结合工业、物流及商贸园区的开发建设,通过政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专场招聘会牵线搭桥等方式,促进搬迁户实现就业创业,推动搬迁户由农民转变为工人。

  三是坚持就业创业扶持,培育一批“小老板”。依托柳江新城区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带来的商机,加快推进安置小区商铺、“微市场”、“微车间”的开发建设;同时引导搬迁户1年内至少接受1次以上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扶持和鼓励搬迁户就近就地创业,推动搬迁户由农民转变为“小老板”。

  四是坚持统筹公共配套,确保搬迁质量。统筹推进安置点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给排水、供配电、绿化亮化、学校、医院、公园、商业等配套设施,切实解决搬迁户就近看病、就地就业、搬迁户子女就近就学等问题,实现了“稳得住”的目标。同时,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对有劳动力的搬迁户鼓励兼顾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了“打工务农两不误”。此外,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对无法实现就业创业的搬迁户,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

  五是坚持高位推动,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进度。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明确了区委书记、区长为安置点包点责任领导的工作班子;通过采取非常力度、非常措施、非常手段,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实行区委书记、区长每周例会制度和安置点驻点人员每日现场办公制度,统筹协调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面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度,取得了工程项目开工率100%、竣工率100%、搬迁入住率100%的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拆除旧房工作难度较大。我区经筛选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的4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在全区12个镇,零星分散在不同的村落,实施旧房拆除难度较大、成本高,且意义不大。特别是一些搬迁户旧房与其兄弟或其他村民房屋连为一体,如实施旧房拆除将直接影响到周边村民住房的安全。另外,一些搬迁户搬迁入住后仍然从事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旧房拆除后将直接造成搬迁户无房屋放置农业生产工具(如打谷机、犁耙、农机器等),进而影响到搬迁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和脱贫进度。

  2. 因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造成续就业培训、产业扶持、创业扶持等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1、根据《关于抓紧做好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桂移民组发〔2018〕28号)文件要求,对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针对自治区研究调整的相关政策和制定的整改措施内容,逐项制定整改方案,并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整改工作。

  2、继续推进后续产业发展相关工作。按照后续产业发展与安置点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出成效的要求,由区农业局牵头负责,制定出《柳江区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方案》,落实“一户一策”措施,明确搬迁户具体发展的产业项目、产业规模等内容。

  3、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包就业创业工作。由区人社局牵头负责,区扶贫办及各镇党委政府配合,加大搬迁贫困户培训力度,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有1人掌握一门致富技术;依托柳江区现有的工业园区以及公益性岗位开发、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等,与搬迁户签订就业创业协议,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确保搬迁户有生活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7年,笔者通过到贵州省独山县移民局、各镇村以及各易地扶贫搬迁点深入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7月,独山县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搬迁743户3229人,全部采取限价房及政府安置房进行,安置在15个不同小区。笔者实地走访了福林铭城、城市之星、中央城、盛源国际、紫薇城等5个安置点,共计移民户171户831人,其中入住116户562人。通过了解,搬迁户中大部分外出(省外)务工,一部分在独山打零工,一部分还在家务农或待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其目的是就是把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等地区的人民群众搬迁到更适宜生产和生活条件好的地方,将扶贫和发展有机结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的目标,独山县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以搬迁群众实现“三心、三有、三房、一满意”为工作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一)科学选择安置方式,奠定后续发展保障。

  通过采购限价房、新建安置房以及政府安置房的合理安置,移民群众无一户因搬迁而负债,部分移民还节余大量后续发展资金,为精准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2017年,进城安置743户,共有552户节余有不同数额的后扶资金,约3000余万元。

  (二)建立新型集体经营机制,“三地”开发助力搬迁。

  由县林业投资开发公司牵头,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扶贫政策,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移民户合作模式,共同管理经营移民“三块地”,增加移民收入,解决后顾之忧。

  (三)以岗定搬、以产促搬,破生活保障难问题。

  以解决搬迁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为目的,采取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产业集群促进搬迁进度,实现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一是摸清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县城公益性岗位等需求底数,积极推荐安排移民就业,建立搬迁户劳动就业安置台账;二是结合搬迁户就业需求意愿登记台账,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有效开展移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多渠道保障搬迁户1户1人以上就业,增加收入,加快脱贫步伐。2017年,我县城镇安置率达93%,搬迁户共有劳动力 2544人,实现就业1404人。

  (四)以群众意愿“定”安置地点,破“穷窝”难挪问题。

  坚持群众自愿、思想引导,绝不强迫的原则,注重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搬迁为我要搬迁。一是问需于民。通过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在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认真聆听群众的疑惑和困难,广泛征集群众的搬迁意愿,及时调整安置地点;二是拎包入住。针对搬迁贫困户自主装修找不到人,购买材料找不到门的问题,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及时召开联席会议,为委托装修的搬迁群众联系装修公司,对搬迁户的房屋进行简装,让搬迁群众可直接搬迁入住;三是嵌入式安置方式,激发脱贫潜力,促进小区和谐。移民户嵌入到不同小区进行安置,以强带弱,搬迁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激发脱贫潜力;建立原住居民与移民互帮互助机制,积极参与小区物业管理等,促进小区和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搬遷户中大部分能实现一人以上就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底数不清,存在就业精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搬迁户的安置中,落实“五个三”要求还不够精准细化,工作停留在一般的方案制定、未来谋划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和对策措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精准落实不到位,搬迁户档案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完善等现象。有的不是以岗定搬、以产促搬,未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台帐、未与相关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能够提供给搬迁群众的公益性岗位底数不清、总量不足。

  (二)搬迁户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还存在就业难等情况。

  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搬迁户中,由于年龄较大,缺技术、资金等原因,只能在家待业,还存在已经搬入县城居住,但是由于没有收入,只能回家务农能现象。

  (三)对搬迁户的就业情况缺乏跟踪服务。

  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搬迁户中,虽然已经找到工作,也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但是收入低,不能实现养家糊口。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往往重视未得到就业的搬迁户,存在实现一户一人就业后就放任不管等情况,没有很好地进行跟踪服务,使得贫困户的再发展难以实现。

  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与县域企业的合作,摸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底数。相关部门再次对全县各园区(镇)、企业等可提供岗位数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摸清就业岗位底数;同时再次摸清搬迁户的就业意愿等情况。按照每个易地搬迁贫困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标准,综合岗位条件、劳动力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区域性划分确定易地搬迁人数,并建立搬迁户劳动就业帮扶安置台账。县人社部门针对搬迁劳动力特点发掘就业岗位,引导推荐就业,拓宽了搬迁群众就业范围和空间。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针对搬迁户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据笔者了解,独山县有关部门在各个移民安置点设置了就业服务中心,也对搬迁户的就业需求进行了登记,但是缺乏精准性,没有分类型对搬迁户进行培训和服务。在下一步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为搬迁户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并针对不同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家庭情况,分类施策,科学制定脱贫措施:针对“有技术、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积极统筹协调就业岗位,推荐搬迁户就近择业;针对“缺技术、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推荐其参加人社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根据易地搬迁劳动力特点,量身打造培训课程,使其真正获得就业技能,并采取”培训+就业推荐“模式,保障其成功就业;针对“有一定资金、有技术、有劳动力”的“三有”易地搬迁贫困家庭,可推荐其参加创业培训,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人社部门创业贷款的资金支持,通过“创业培训+创业贷款”扶持方式,帮助其实现成功创业;“针对“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有土地”的“三缺一有”易地搬迁贫困家庭,将其原住地土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或周边产业园区,易地移民搬迁户可获得土地租金收入等。

  (三)建立长效机制,对搬迁户进行跟踪服务,保障搬迁户的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不断的研究和学习搬迁政策,不能用习惯性的思维和方法处理易地扶贫搬迁问题,除了在产业和就业扶持上可以创新外,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相关台账,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和后续发展问题,实现搬迁户的能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fanwen/161239.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