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优秀作文 > 散文吧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散文4单元升级检测新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散文4单元升级检测新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更新时间:2020-04-22 来源:散文吧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散文吧】

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绅士   摩仿   得天独厚

B.磕睡 悠闲 逍遥自得

C.惘然 膜拜 黄发垂髫

D.抽搐 云霓 青出于篮

【答案】 C(A.摩—摹,B.磕—瞌,C.篮—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但凡官员读博士,学校与官员之间的好处彼此心知肚明。正因为如此,在职官员拿博士帽,蔚成风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B.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卫生部等部门对于一些国家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报告,研究部署中国加强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工作。

C.新华网青岛4月22日电,我国历史上首次多国海军检阅活动进入倒计时,参加检阅的我国海军部队已经在青岛附近海域集合完毕,并作好接受检阅的一切准备。

D.作为猪流感疫情“重灾区”的墨西哥27日“祸不单行”,就在科尔多瓦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距首都墨西哥城以南大约250公里的格雷罗州奇潘西戈市附近发生里氏5.6级地震,墨西哥城也有明显震感。

【答案】 D(A.本意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双方付出努力,但一方有点吃亏。句中表意是双方互利互惠。B.应为“关于”。C.应为“集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政府既有求于西方发达国家,希望它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减少贸易壁垒;同时又希望获得修改货币交易规则的话语权,彻底改变不合理的金融贸易体系。

B.不仅新医改方案没有否定市场化,反而强调医疗改革要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C.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处在“攀岩”期: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身上还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突然猝死的原因。

D.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香港居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榜榜首,深圳力压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二。

【答案】 A(B.“不仅”放在“新医改方案”后面。C.“猝死”就是突然死亡,不能与“突然”连用。D.“根据……指出”搭配不当。)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渐”的本质是“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①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

②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

③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

④犹如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⑤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

⑥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

A.②④⑥①⑤③     B.⑥①④②⑤③

C.②④⑤③①⑥    D.⑤③②④⑥①

【答案】 A(从陈述对象来看,承上文宾语“时间”作为下句主语,而第④句又是对第②句的解释,故②④连在一起;第三个空是另起一句,说明陈述对象已换,言“空间”,故⑥①连在一起,言空间的可把握性;而⑤③两句又从时间的不确定性上来解释,与上句语意连贯。解答此题主要从陈述对象、语意关系、关联词语这些方面着手。)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救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在综合诸多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诸多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如中国画中“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学思想,就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取形”、“传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的体现。脸谱的构图章法也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插穿、避让、虚实、匀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总之,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一样,有谱有法。

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其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的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5.下列对“戏曲脸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曲脸谱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寄寓褒贬,区别善恶,折射出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

B.戏曲脸谱在用笔方式上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审美意识上明显受到书法的影响。

C.戏曲脸谱表现的题材有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等等。

D.戏曲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而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倾向。

【答案】 C(戏曲脸谱与民间美术关系颠倒,应该为脸谱艺术是民间艺术表现的题材之一。)

6.本文的作者认为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以下说法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脸谱艺术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在创作程序上与书法一样表现出程式化特征。

B.“离形”、“取形”、“传神”,是中国画“遗貌取神”的美学思想在脸谱艺术中的集中体现。

C.中国画讲究疏密、插穿、避让、虚实、匀衡等,戏曲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相通。

D.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戏曲脸谱艺术经常表现在民间美术中的人物形象上。

【答案】 D(此项阐述的是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审美意识的影响。)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也是如此,由此可知,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一样,有谱有法。

B.戏曲艺术是在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起来的,儒家强调的忠、孝、节、义,自然在戏曲中也有充分体现。

C.因为感情的自由发挥和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要求不同,因而,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台上有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

D.戏曲脸谱是在综合了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形式诸如京剧、书法、中国画、民间美术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传统艺术。

【答案】 B(A.“脸谱也是如此”偷换了内容。C.因果倒置。D.无中生有,本文没有谈到京剧。)

三、(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暂刺史。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明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劾曰:“守琏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word/media/image1.gif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

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请归拜墓,固遇疾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   干:求

B.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 但:但是

C.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贻:留下

D.故事皆word/media/image2.gif笏于带 故事:旧例,成法

【答案】 B(但:只是)

9.下列句子每三句编为一组,全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的一组是(  )

①此子必能致远 ②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③守琏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 ④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⑤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⑥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 A(①②③④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⑤表现了张九龄受皇帝恩宠;⑥表现张九龄举人失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九龄年幼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高度赞赏,王方庆预言他今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B.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大地的大礼,张说有权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于是借机提拔了自己亲信的官员,张九龄给他提出建议,结果未被采纳。

C.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的时候,常常推荐张九龄,认为他才能卓著,可以担任集贤院学士,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当时就同意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D.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妒忌张九龄的才能,所以用牛仙客的事情设计陷害他,结果张九龄上当,被罢免了知政事的职务。

【答案】 B(A.“因为文章写得好”错,原文是“以书干州刺史王方庆”;C.“当时就同意”错,应该是“张说死后”,而不是“当时”;D.是误用因果。)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李林甫)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

②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参考译文: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是韶州曲江人。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张九龄很高兴(张说)了解自己,所以也(愿意)依傍跟从他。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现在登山封禅,广施恩泽,这是千年一遇的大事。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泽,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末流却先被加官晋爵,(我)只是担心制度出台之后,天下各地的人会感到失望。现在制订草表的时候,事情还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张说说:“事情已经定下来,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最终没有听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时,御史中丞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没过多久,张说果真被宇文融弹劾,罢掉了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也改为太常少卿,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张说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话,召请张九龄让他担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两次升任他为中书侍郎。张九龄常常有秘密的陈奏,经常被皇帝采用。第二年,升任中书令,兼任编纂国史。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奏明皇上说:“张守琏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理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旧例,(士大夫)要把笏板插在腰带上,然后乘马,张九龄体弱,常派人拿着笏板,(朝廷)于是设立了笏囊。笏囊的设立,从张九龄开始。

当初,张九龄担任宰相,举荐长安尉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到了这个时候,周子谅因为胡乱讲吉凶,皇上亲自加以质问,命令在朝堂上判决杀掉他。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为遇到疾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①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①蝶衣:花瓣像蝴蝶的翅膀。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花的“巧”和“繁”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说“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却说“道是天公果惜花”,这是否矛盾?请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l)作者用“轻”和“小”字具体描写花的“巧”;一个“小”字写出花朵的娇小,一个“轻”字写出花瓣如蝴蝶翅膀那样轻盈。用叠音词“片片”和“点点”写花之“繁”;“片片”写出花瓣之多,“点点”写出花朵之密。

(2)表面上矛盾,实际不矛盾。上阕:如果天公不爱惜花,又哪有这百种千般巧的花呢?所以天公是爱惜花的;下阕:如果天公是真的爱惜花,但又怎么一早晨树头还是一片繁密,晚上却雨洗风吹落了呢?所以天公又是不爱惜花的。从这个角度说,上下阕是矛盾的,但它写出了花的荣枯盛衰的自然规律,所以又是不矛盾的。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5分)

(1)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______!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而宋荣子犹然笑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答案】 (l)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

像故事中的小织女,每一个女孩都曾住在星河之畔,她们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她们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而狡黠的小女儿总是偷窥到那藏在母亲眼中的秘密。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

她在口琴背上刻了小小的两个字——“静鸥”,那里面有什么故事吗?那不是母亲的名字,却是母亲名字的谐音,她也曾梦想过自己是一只静栖的海鸥吗?她不怎么会吹口琴,我甚至想不起她吹过什么好听的歌,但那名字对我而言是母亲神秘的羽衣,她轻轻写那两个字的时候,她可以立刻变了一个人,她在那名字里是另外一个我所不认识的有翅的什么。

母亲晒箱子的时候是她另外一种异常的时刻,母亲似乎有些好东西,完全不是拿来用的,只为放在箱底,按时年年在三伏天取出来曝晒。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和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杨花萝卜,全幅上还绣了许多别的令人惊讶赞叹的东西。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对我而言,那么美丽得不近真实的东西,一旦消失,是一件合理得不能再合理的事。譬如初春的桃花,深秋的枫红,在我看来都是美丽得违了规的东西,是茫茫大化一时的错误,才胡乱把那么多的美推到一种东西上去,桃花理该一夜消失的,不然岂不教世人都疯了?

湘绣的消失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复归大化了。

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她慢慢地看着那幅湘绣,那时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她的姿势细想起来,实在是仙女依恋地轻抚着羽衣的姿势,那里有一个前世的记忆,她又快乐又悲哀地将之一一拾起,但是她也知道,她再也不会去拾起往昔了——唯其不会重拾,所以回顾的一刹那更特别的深情凝重。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有时她胃痛,卧在床上,要我把头枕在她的胃上,她慢慢地说起外公。外公似乎很舍得花钱,总是带她上街去吃点心,她总是告诉我当年的肴肉和汤包怎么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女生宿舍里早晨订的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我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都惊讶万分——我无论如何不能把那些事和母亲联想在一起,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我简直想不出她不吃剩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而母亲口里的外公,上海、南京、汤包、肴肉全是仙境里的东西,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她并不要把那个世界拉回来,我一直都知道这一点,我很安心,我知道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我们大家都不爱吃的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只是她藏好了那件衣服,然后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了,我们有时以为她一直就是那样的。

在我的书桌底下放着一个被人弃置的木质砧板,我一直想把它挂起来当一幅画,那真该是一幅庄严的,那样承受过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也没有把它挂出来……

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不都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吗?

14.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述,谈谈你对“羽衣”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羽衣比喻母亲年轻时有过的自由与幸福,梦想与追求。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湘绣的消失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复归大化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湘绣象征着母亲婚前幸福的生活,而这种生活似乎不应该属于现实家庭生活中的母亲。(或美丽的湘绣本是大自然一时的错误,它的消失就好像大自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非常合理)

(2)天下的母亲都曾像砧板那样柔顺、默默地接纳了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

16.文中写道:“而狡黠的小女儿总是偷窥到那藏在母亲眼中的秘密。”文中具体写了母亲眼中的哪些秘密?请分条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母亲在口琴背上轻轻刻下“静鸥”两个字。她也曾梦想过自己是一只静栖的海鸥。②母亲欣悦自足地打开箱子晾晒,深情凝重地看着那幅湘绣,她也曾有过自己的快乐和幸福。③母亲常常无限温柔地回忆起外公,母亲也曾享受过千般万般的宠爱。

17.文章写母亲吃剩菜,这一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明母亲为了丈夫和孩子,甘愿做出牺牲,无私奉献。突出了母亲的伟大。

六、(15分)

18.“山寨”是目前出现频率很高的流行词,请根据以下信息为“山寨”下定义。(4分)

①“山寨”是一种产业现象。

②“山寨”涉及手机、游戏机、汽车等不同领域进而发展到文化领域。

③“山寨”具有仿造性、快速性、平民化、低成本、高回报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山寨”是涉及手机、游戏机、汽车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具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低成本、高回报特点的一种产业现象。(单句2分,信息完整2分)

19.仔细分析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一文中给我们开出的一张简表,然后写出你所受到的启发。(5分)

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

①文学知识——无。

②哲学知识——无。

③天文学知识——无。

④政治学知识——浅薄。

⑤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茛蓿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一无所知。

⑥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能根据溅在裤子上的泥点的颜色和坚实程度说出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

⑦化学知识——精深。

⑧解剖学知识——准确,但不系统。

⑨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一个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

⑩提琴拉得很好。

⑪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⑫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各门知识中,哪些知识应该达到精深的程度,哪些知识只是稍稍涉猎等,都以实际工作和生活需要为准。

20.下面一段文字是介绍心理学上由一个实验得出的著名理论——“破窗理论”,阅读后请回答两个问题。(6分)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轿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轿车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1)请给出一句话作为结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列举两点“破窗理论”对我们的启发。(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

(2)得到的启发: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取决于他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随地吐痰,暗示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修养;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暗示一个人喜欢表现自己;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在暗示他(她)不可信任;对任何事都怀疑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任何事都不满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愤世嫉俗者。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静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生存状态在我们心灵上的投射。静不是无声,有时正因为听到了什么,我们才感到身处安静的世界。在乡下,风雨后,特别是深夜一阵暴雨之后,我们会听到玉米拔节的声音。在窗外有种种声浪的世界上,坐在不大的书房里,一杯清茗,一本阅读时会让人变成聋子的书,在这宁静安详之地,我们安静得只能听见圣贤们思想的脚步,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请以“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写作指向】 

“静”在这里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声音的消弭,而是具有一定抽象意义的“象征”含义。它是一种心境的存在方式,是人在精神上的一种自我观照,是思想上的一次清洗,是心灵上的无声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写好这一篇文章需要我们对“静”的本质内涵进行探寻,以寻求到一种适切的对应物。构思的过程中,不妨从以下角度来进行思考:就“静”本身所蕴涵的对人的情感、心灵、精神以及思想等比较虚化的方面进行定向掘深。即唯有“静”才能让人回到自己的本真,使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洞悉自己的精神世界,以找回自己失落或沦丧的精神家园。就“静”所对应的喧嚣与浮躁的社会风气进行比较,从人们精神迷茫以及思想飘浮的现实场景中反观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还可以就自己某一次对“静”的独特体验进行述说,以阐述“静”所具有的对人的精神层面的考量效能。不管以这三种角度的哪一种为构思路径,都需要将“静”所具有的本质内蕴放置进去,以凸显人们需要“静”来沉思自己的过往和未来,从而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

【佳作赏读】

单天琪

他家住七层,自由落体时间约为2秒。下到六层,他看到一对新婚夫妇在吵架,不可开交地吵。他见怪不怪,太多的热血小青年,冲动的婚姻,连未来都没有规划好怎能安稳。

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感情的世界太乱了,趁还没发生,早点结束。

下到五层,他看到一个凶悍的父亲在打孩子,母亲什么也不敢说,只是在一边流泪。他想到了自己,好像曾经自己也是这样。他开始不明白,现在你来气打人,当初你何必生我!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离开爹妈那没完没了的絮叨,离开那些刺耳又聒噪的声音,让自己清静一下,多美好啊。

唯一失望的是自己没有机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下一代了。

下到四层,他看到一个发狂的人。那人在干什么,他看不出。只看到那人一张又一张地画,一张又一张地撕。还有那一杯又一杯的咖啡,一根又一根的彩色铅笔,一个又一个飞出的纸团,还有那愈抓愈乱的头发。

看来那人是十分苦恼的,他这样想着,也许是上司下的死命,也许是自己太过苛求。何必呢?像我一样多好。

他再一次肯定自己,自己是睿智的,自己是果断的,自己是有先见之明的。

下到三层,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她在弹琴。这是个初学者啊,手指还不是很有力度,运指也不是十分流利,弹奏曲子好像困难重重。但是小女孩不急,她一个音一个音地练着,慢慢识记着指法,脸上是坚定和微笑。他感觉有点不一样,好像找到了很久不曾见到的那种可以随遇而安的平静。是后悔了吗?他问自己。

下到二层,一位老人在看书,桌边一杯茶。书没有十分精美的包装,茶也没有用奢华的容器盛放,一切都很简单,很自然。

老人的眼睛花了,不时要调整看书的姿势。老人是动的,但他却看到老人那宁静的心。好像自己舍弃了一些东西,真的忘记了,还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追寻内心所求。他有一点动摇。

1秒8,他下到了一层,一层没有人住,是一间大的储物间,所有的东西都静静地放在那里,纹丝不动。

他不明白了,自己有没有做正确的选择。他想要一个安静的世界,他厌烦尘世的嘈杂。他不喜欢老师和家长的无尽的教训,更不耐烦同学的指点。

安静的极限是死亡,最干脆而彻底,最果断而无后患。

但是在飞出去的那一刻,他想得太少了,但在他明白应该再多想一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还真的,成了永远的静。

死一样的静,极限的静。

也有点可怕,还有一些遗憾。

【名师点评】 

静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心胸的豁达。阅读故事可以让人变得心静如水,让我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走出了名利的羁绊,卸掉了俗事的纷扰。闻书香,品挚情,浮躁的内心最终得到些许的宁静,能够让我们更加珍爱生命。心静的境界也是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人们不断进取的心灵。热爱生命,感悟内心的宁静,成功的彼岸就在自己的眼前。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zuowen/111665.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