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百科大全 > 中山陵葬了三个什么人

中山陵葬了三个什么人

更新时间:2021-01-16 来源:百科大全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百科大全】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中山陵葬了三个什么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山陵葬了三个什么人

  纵观中国历史,南京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身份,占据一席之地。

  其实回看,在南京的政权都如烟花一样绚烂又短暂。虽然这个位置能控扼长江,统御江南,且凭高据深,易守难攻,理论上不错。但秦淮河的水又太温柔,对于君王而言更像是偏安之地,莺歌燕语则是无形的化骨绵掌。

  而且,如果一个朝代在南京,那么就必然意味着还有另外的政权共存在北方。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正式建立三国之一的吴国,建都武昌,随后迁至建业,就是南京。

  建业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在211年孙权就把治所迁到了秣陵,修筑石头城后又改秣陵为建业,意思是:建帝王大业。

  但是好景不长,最终司马家统一三国,建立了晋朝。然而这依然是昙花一现,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此后的260多年间,五胡十六国与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割据中国北方。只有在南京的六朝,才是正统华夏民族的天下。

  并且南京是与西安,北京,洛阳并列的四大古都里,唯一没有被外族建立过政权的城市。

  南京作为汉民族北伐与坚守的阵地,在历史政权的更迭演绎里,更是民族复兴的一个前引号。

  南京

  ▼

  中原大地上首先由炎黄部落聚集成国,并繁衍、传递出波澜壮阔的华夏文明。

  分散在中国各地的众多少数民族在大融合的历史进程里也多多少少承继着这样的基因,但自古以来,中原民族——从整个中国文化体系来看,依旧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力量。

  令人唏嘘的是,中国在唐朝以后又历经辽(契丹)、金(女真)的铁蹄,直至忽必烈(蒙古)建立大一统的元朝,四百六十年的明流暗涌,中国大半都处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下。

  直到明王朝的建立,汉民族深埋的对祖根与中华的敬重,才终于等来了一次汹涌的回归。

  所以说,朱元璋的地位,一定是超出大明开国皇帝这一身份的。

  1376年,在南京统治中国近十年后的朱元璋决定将自己的身后事放在钟山。

  为什么是钟山呢?

  钟山是典型的华盖峰,三峰并峙,中高旁低,山体略呈圆弧形,且背椅大江,立于平原之上,根据中国风水理论,这是龙脉所在,墓地安在这的话,可保江山永固,基业长青。

  公元252年,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孙权就安葬于钟山。

  虽然钟山作为风水宝地,人尽皆知,但当一位帝王厚葬于此,钟山就不再是一般人能轻易入葬之地,至少也要留给级别相当的人了。

  两百年后,南朝出了一位宝志和尚,据传料事如神,还能搞一些玄门异术,连梁武帝也口口声声喊他师父。宝志在民间也有极高的声誉,有人考证宝志和尚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济公”的原型。

  他跟梁武帝在钟山溜达时一眼看中独龙阜,差不多是钟山位置最好的地方。

  宝志圆寂后梁武帝就在钟山独龙阜为他修了一座宝公塔,造了开善寺。这里就发生了一件很绝的事,到了唐朝,画家吴道子为宝志画像、李白为画像作诗、颜真卿再提笔写,这块集大成的碑就被叫做“三绝碑”。

  由于最好的地段被近九百年前的宝志和尚占去了,朱元璋自然不肯妥协,于是他采取了一个很干脆的措施——给宝志和尚迁墓。

  然后就有了后来的灵谷禅寺。

  规模宏大的明孝陵就此拉开序篇,到1413年历时30余年修完,到这时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还有四年就要动工了。

  孙中山的出现,和朱元璋有着太多相似的层面。在明朝过后,清军入关,清王朝又在中国盘了将近三百年。

  1367年,朱元璋占领南京后,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为讨元北伐檄文。

  1905年,孙中山建立中国革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

  本质上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但在驱除外族统治、汉民族复兴这一点上,又是完全一致的。

  于是,明孝陵不只是帝王陵寝,还是一个别有意味的象征。

  1684年,康熙帝南巡至金陵,亲往明孝陵拜祭。三跪九叩,态度恭敬,礼数周全,南京“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推崇明孝陵,借以拉拢汉族民心,这个策略直到清廷覆灭前都还在实施。

  反而是太平天国运动让明孝陵的许多建筑毁于一旦,这就很郁闷了,太平天国明明是在反清啊!

  在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傅仪退位后,孙中山做了一件很郑重的事,就是前往钟山拜谒明孝陵,并发表《祭明陵文》,告诉明太祖朱元璋:托你的福,我辈又把江山夺回来了。

  倘若孙中山是在其老家广东去世,可能以当时的条件就会以叶落归根之意将这位老革命安葬在家乡了。

  但孙中山却是处理国事时候,在北京意外病逝的。加上孙中山曾在钟山留过一句话:“愿向国民在此乞一抔土”,在中外各界的关注下,中山陵的修建便成为了必然。

  在修建中山陵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令人感慨的事情。

  中山陵最终设计方案来自32岁的建筑师吕彦直,他以警钟图形规划陵园,彰显出国民革命唤醒民众、拯救国家的迫切和肃穆。吕彦直也拖着病体全程参与了中山陵的建造,不料就在工程即将竣工准备迎接他来验收之时,他却悄然离世。

  而承建中山陵第一部分的姚新记营造厂,完全是以亏损为结局完工的,亏钱还要做这个工程,这就不是单纯的一笔账的事情,而是敬仰之情和家国情怀在支撑了。

  中山陵完工后,民国的革命烈士和功臣名将,在去世后也得以安葬在钟山。如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抗日航空烈士公墓,还有廖仲恺、范鸿仙、谭延闿的墓地等。

  蒋介石也这里给自己选了一块墓地,并在明孝陵与中山陵之间建了座正气亭以为坐标。

  但蒋介石1949年就去了台湾,自1975年去世后,两岸风云幻变,台湾党派间的互撕,可以说老蒋至今在台湾都还没能完全入土为安,更不谈移归钟山了。

  不过历史也常常会给出一些巧合的慰藉,当中山陵第二部分工程完成后,当时的营造厂又建造了一座“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当时也等于是蒋介石的官邸。在抗战时期,宋美龄常来这里短居,于是也被叫做美龄宫。

  更巧的是通往美龄宫的路上由于种满了法国梧桐,从空中俯瞰犹如一串项链,而覆盖琉璃瓦的美龄宫如同项链的宝石挂坠,让今天的人们忍不住大呼为“蒋氏浪漫”。

  围绕中山陵的故事、插曲还有很多,而最重要的是中山陵至今的要义。

  中山陵和明孝陵一样,同为华夏大地民族大统一的一座丰碑,提醒着华夏子孙守卫好这一片巍巍河山,让这片大地最后能配汝之姓,冠汝之名。

  但中山陵又是历史的新一轮启程,在这之前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这之后是崭新的继往开来。

  岁月的齿轮必然还会向前,但中山陵也会如同一个民族的守望塔,时刻为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中国召唤千军万马。

  中山陵葬了三个什么人

  孙中山为了革命,离开故乡,四处奔波,先后有三位夫人,分别是卢慕贞和陈粹芬和宋庆龄。孙中山葬于南京中山陵,那么他的三位夫人又葬于何处呢?

  卢慕贞生于1867年,其父卢耀显承先祖业读书,后漂洋过海到檀香山谋生,与孙眉(孙文哥哥)同为檀香山华侨。卢慕贞是卢耀显的长女,身材矮小,自幼缠足,没受过什么教育,是一个相貌平平、性格内向的旧式女子。1885年5月26日,卢慕贞在与年方20岁的孙中山定亲后,不久就结婚了。三个月后,孙中山离开家乡再赴香港中央书院复学,在假期才回故乡与夫人团聚。两人相敬如宾,育有孙科、孙延和孙琬一子二女。

  1915年,孙中山为娶宋庆龄,与卢慕贞协议离婚。卢氏离婚后仍住在翠亨村,后定居于澳门。1946年,孙科接母到南京为她过80岁大寿。7月31日早晨,卢老太太前往中山陵谒陵。拱卫处长马湘、副官邱有随待卢夫人左右两侧,精心照顾。谒陵时,卢老太太神情庄重、严肃,充满了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

  1949年大陆解放后,孙科居香港,特接母亲来港同住。每晚临睡以前,必至母亲寝室,看看被子盖好了没有。每天清晨侍奉母亲到花园去散步。后来时局逆转,孙科夫妇不得不先去法国,后往美国定居,卢夫人则重返澳门,过着孤独的生活,直到1952年去世,先葬于澳门旧西洋坟场,在1973年的时候又被迁入了凼仔孝思永远墓园,在2005年迁葬回翠亨村。

  陈粹芬于1873年生在香港,原名香菱,排行第四,故人称“陈四姑”,身材适中,眉清目秀,吃苦耐劳,颇具贤德,由于家贫,父母早亡,未曾读过书。1891年的一天,19岁的陈粹芬在屯门基督教堂(美国纪慎会),由陈少白介绍她与孙中山相识,深为孙中山的豪言壮语所感动,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也立志参加革命。

  不久,两人结成革命伴侣。陈粹芬多年来追随孙中山,足迹遍及日本、新马一带,相随左右。后来因患了肺结核,怕传染给孙中山而离开了孙中山。

  陈粹芬随侍中山先山虽久,然终身无所出。收一养女苏仲英。苏仲英生于1914年,夏威夷大学毕业。抗战前居香港,嗣与在韶关任通讯兵团少将团长的孙乾(孙眉次孙)重逢,并在意大利米兰市结婚。夫比妻大七岁。然论辈分,却有姑、侄之别,即孙乾应称苏仲英为姑母。故当时卢夫人很反对这门亲事。无奈彼此相处既久,了解深刻,感情甚笃;且无血缘关系,只好默认既成的事实。苏仲英做陈女士养女后,改姓为孙仲英,惟于结婚时恢复原姓。1957年元月5日,孙仲英去世。

  在孙家的祖谱里,陈粹芬是妾,陈粹芬与卢慕贞相处融洽,情同姐妹。晚年在中山县定居,由养女苏仲英(后改名孙仲英)和女婿孙乾(孙眉次孙)侍养。虽没与孙中山正式结为夫妇,但被长房孙眉及卢夫人承认为妾。孙辈咸呢称其为“南洋婆”,称元配卢夫人为“澳门婆”,称宋庆龄为“上海婆”。

  1960年秋,陈粹芬女士于因病去世,享年88岁,葬于香港九龙荃湾华人永远坟场,1992年迁葬于中山市南朗镇崖口谭家山孙族坟场,与养女孙仲英墓距离很近。

  卢、陈两人没有与中山陵合葬合乎情理,但宋庆龄为何没能与孙中山合葬在一起呢?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承先生的遗志,为中国革命继续奋斗,又独自生活了50多年,1980年下半年以来,宋庆龄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发高烧,甚至于卧床不起。1981年2月5日,陪伴她整整53年的保姆李燕娥病逝,这给本来已十分虚弱的宋庆龄以沉重的打击。李燕娥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是孙中山先生的同乡。1927年,年仅16岁的李燕娥由一个姓谭的广东老太太介绍到上海莫里哀路29号寓所当女佣。据说,她见到宋庆龄的第一天就说:“我要服务您一辈子,夫人。” 这位纯朴的农家女子果真实现了她的诺言。几十年中,她除了精心照料宋庆龄的日常生活外,还替她传递文件,陪她外出参加一些重要政治活动。宋庆龄也从来没有把她当作仆人看待,一直亲切地称她为“李姐”。50多年的风风雨雨,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悲痛万分的宋庆龄支撑着病体,亲笔给警卫秘书杜述周写下了她对李姐后事安排的指示:“我一直答应让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坟的边头,要立她的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 在最后两句话的下面,宋庆龄还专门画上一个草图,标明李姐和她自己墓碑的位置应在她父母合葬墓的左右等距。应该说这是宋庆龄在生前对李姐对自己身后葬到何处所做的遗言。说明她是经过慎重考虑而作出的最后决定——安葬到父母身边,活着不能尽孝,死后要守在父母身边。

  1981年5月29日晚8时18分,宋庆龄了停止呼吸。6月4日晨,宋庆龄的骨灰由邓颖超、乌兰夫、廖承志、陈慕华等护送,由专机从北京移送上海。当天上午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隆重举行了安葬仪式。在哀乐声中,宋庆龄的骨灰安然放入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墓穴。墓碑上镌刻着:

  一八九三年——一九八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

  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立

  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和战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却不愿挤进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分享孙中山先生的光辉,而心甘情愿地同她的父母和“李姐”葬在一起。

  中山陵葬了三个什么人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临终前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其实早在1912年3月,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曾对胡汉民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孙中山逝世后,遵照孙中山的遗愿,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暂厝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后再安葬南京。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孙中山生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中山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厝在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由于当时技术原因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news/159649.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