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百科大全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三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三篇

更新时间:2020-10-25 来源:百科大全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百科大全】

伴随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也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1

  [内容摘要]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门体现语文性质和特点,具有一定实用性的课程。要全面地落实课标中的关于口语交际的数学和训练目标,就得从低年级抓。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低年级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遵循语文课程的具体规律和原则,因势利导,加强训练,并持之以恒。

  [关键词] 提高 口语 能力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门体现语文性质和特点,具有一定实用性的课程,它一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说话课有着本质性的差别。要全面地落实课标中的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和训练目标,就得从低年级抓。口语交际既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又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低年级教材安排了口语交际专项训练,这是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是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应该说口语交际是听语、说话的发展,它不仅

  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口语交际的特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一、创设典型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

  低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之一是游戏,因而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中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地进行交际,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交际动机。口语交际和说话课训练的一个明显区别是要受一定的环境限制,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同一种话题的交际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训练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所谓典型的训练环境,是指根据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所设置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进入这种环境中有话说、并对学生在今后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有帮助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会产生一种要求表达的热情,如进行《学会安慰》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通过投影为学生展现了下列几幅画面,并逐一进行解说:⑴一位学习特别认真的同学突然生了阑尾炎,住院开了刀,看到来医院探视的同学,心情十分着急,这时你该怎样去安慰这位同学;⑵星期天,到 一位同学家去玩,进门后,看到同学的父亲正在教训考试没有考得好的儿子,进退两难的你,该如何安慰那位父亲,并帮助同学解围;⑶一位同学的一件心爱的全身毛色洁白的小狗玩具被同学借去玩,不料被一位搞恶作剧的同学偷偷地用黑墨水给浇成花的了,你该怎样去安慰那位玩具主人和因借玩具而惹祸的同学……然后,再让同学做一番思考,选择其中的一两种内容的同学进行演练,最后再成组的到前面来向同学表演。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还学到了口语交际的有关方法。

  二、消除怯场心理,激发参与兴趣。

  低年级学生大多胆小、声音轻、说话不规范、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被笑话、好动、听话不专心,许多同学在训练中既想说又不敢说,或说不清楚。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怯场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此如,可以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座谈上回答,以后再上台说话,说不出或不确切的,教师千万不能一句“请坐下”了之,要慢慢地耐心加以引导,甚至可以教师自问自答而让学生“填空式”地说话,然后还是反问:“是这个意思吗?”再让学生重新说一说,满足一下学生的成功感。有的学生说话情绪紧张,不知所措教师要和蔼、亲切地鼓励他们,或引用一些小笑话活跃课堂气氛,建立民主、和谐和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对于学生声音小,低着头,教师不要老说“大声点”,而要侧耳倾听,及时肯定对的,纠正错的,随后鼓励他:“说得真好,要是声音大点就更好了!”其次,教师要多创造口语交际机会,不要仅仅训练教材中安排的几次口语交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次机会得到训练。一次又一次的亮相而且尝到成功的体验后,学生的胆子也就大了,态度也会自然,思维也会更清晰。再次,要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就算是最差的同学也要适当地给予表扬。还可以举行比一比谁的声音最亮,谁的态度最自然等活动,受表扬的同学参与交际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第四,创设的口语交际训练要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中不会感到太难,而且充满乐趣,自然会有参与训练的激情,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兴趣是口语交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兴趣的激发往往又要受口语交际话题的制约,因此,能否选择鲜活的对学生特别有兴趣的话题,就成为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个关键问题。话题的选择,一是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三是要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对这样的话题,学生就是不在口语交际的训练现场,他们也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用这样的话题让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自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例如《看电视好不好》、《怎么与朋友交往》、《考试成绩好就一定是好孩子吗》等等,都是学生很熟悉的,让学生作为口语交际的双方,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不仅会感到兴趣盎然,还会超水平发挥,同时还会通过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三、分析典型的口语交际范例,掌握交际的基本规律。

  对低小年级学生来说,跟他们讲述有关口语交际训练的理论知识往往得不到什么效果,而典型范例分析可以让他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习交际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在进行某项口语交际训练之前,有针对性地精选符合训练要求的案例,精心做好准备,必要时还可以让优秀学生来承担案例中的人物进行课堂表演,老师结合表演进行分析,教学效果一定不错。模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做好示范之外同学必须做好交际互动前的启发,加强交际互动的调控,重视交际互动后的反馈。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起表达的自信心。例如:在进行《向人借东西》这项训练内容之前,老师结合借与不借之间的实际设置情境,挑选生活中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分别进行示范:甲向乙借一本书,乙因为特别爱惜那本书,不肯借给甲,而甲又非常想看那书,在其他人身边又借不到,想方设法寻找理由去说服和感化乙,最终从乙处借到了书;通过这样的示范之后,老师同学生一起总结:要想实际向对方借东西的目的,在陈说理由时一般要注意哪些方面?然后再讨论:除了上述情况之外,还有哪些情况?这样,口语交际训练的范围又得到了拓展。

  四、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是可行的,但低年级尤其是刚入学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要从最简单的形成开始,要从说一句完整的话,从简单的问答对话起步。这样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易于接受,“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不致于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口语训练,也要规范。“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比如,让学生说说“我家有几口人”到“我家有几口什么人”再到“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这样从说一句到说几句话再到一段话,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再比如从简单的口语表达训练到模拟角色交际训练等。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由能听会说提高到灵活、机智地待人处事,发展思维。

  五、介绍实用的口语交际经验是学习交际的有效方法。

  经验是一种财富,特别是对于涉世还不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显得更为宝贵。实用的口语交际经验是人们口语交际过程中多少次反复体验和总结出来的,对口语交际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能够学习和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必然会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口语交际经验很多,例如:⑴与人交谈要讲究文明礼貌,让对方感到你有良好的交际素养,以求得对方的尊重;⑵陈述自己理由,要在与对方处于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既要得体,又要不卑不亢,不要给人以一种低三下四的交际印象而让人瞧不起;⑶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话,边听边进行分析,头脑中要考虑回应对方的方案,待对方把话说完以后再作出相应的回答;⑷多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理由,特别是要选取那些对方也能知道的事例来说说;⑸注意与对方进行口语交际的环境的氛围,在说话时注意对方的表情、脸色、说话的语气、周围人们的反应等等因素,并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及时对自己所要说的话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诸如此类的经验很多,并且都是与具体的口语交际的实例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能够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解说,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六、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说话是口语交际最重要、最直观、最具体的部分。所以说话能力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课堂上只答问题、口头造句、复述课文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师生语言交流等都可以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提出的是,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本身作为学生摹仿的样本,在课堂上从用语到教态到语言习惯等方面都必须提供可学习的榜样,教师讲课要通顺流畅,不但要把话说准,还要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有变化。让学生很好地摹仿,并转化为自己语言在实际交流中创造使用。同时,要克服方言的干扰,农村的学生开始说话时方言多,教师应当认真引导学生“学听”到“学说”,先要求学生讲出自己能讲的普通话,低年级学生能说清楚一句完整话以后,教师要给一定的句式或连接词,过渡到几句话,再发展到能连贯地说清楚一段话。

  听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织部分,有时它又是说话的前提。学生回话之前必须先听清楚、听明白,才能作出具体相应的反映。教师要设计“先听话再说话”的口语训练,培养“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比如,录音播放简短童话故事——小兔子运南瓜,然后把听到故事复述一遍。喜欢童话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把童话引入口语交际中,要让学生先仔细听,听明白了再说,可以多听几遍,练说时可以按自己——互相说——上台说——表演说的顺序进行。这种训练形式生活有趣,学生听得专心,说的欲望也很强烈,收到的效果也好。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意识的感知,是接受信息,获取感性认识,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的前提,敏锐的观察力是口语交际重要组成,“观言察色”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观察的态度要认真、细致,并养成在观察中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问题的习惯。

  七、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社会口语交际实践是小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理想课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口语交际话题,如“请教问题”、“接待客人”、“与人交流”、 “与人聊天”、“接听电话”、“商场或集市购物”、“课堂问答”……这些话题都是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极好材料。只是在训练时必须遵循课改精神,渗透新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且注意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因素,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氛围,并且不断地帮助学生进行总结,研究和解决他们在口语交际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他们指导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必要时还要花一定功夫对学生进行典型示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一次次训练中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步步地得到提高。

  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和训练的内容,因为低年级学生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师生的学习和训练习惯等等情况的不同,其具体的教学和训练方法远不止上述这些。它不仅要根据口语交际区别于传统的说话课的特征进行教学和训练,同时还得遵循语文课程的具体规律和原则,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势利导,才能使用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2

  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一: 认识生活 探究生活

  -- 《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 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王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

  王老师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颜色的“茄子”,学生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 qiézi”、“qiézí”、“quézi”,王老师在众多的读音中分辨出有一个学生把“qiézi”读成“quézi”。王老师亲切地说:“好像有人把它读成‘quézi ,我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qiézi。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3

  —《掌声》教学片段的启发

  案例主题  词汇是文章实体的建筑材料,是文章思想灵魂的细胞,关键词常常是作者用意所在,往往字字传神。教学中思想感情的渗透,都离不开这些可以独立运用活跃的最小言语单位。

  抓关键词进行语文教学是由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决定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作者的意图,学习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境界,而这一切都要依靠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才能够得以实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特别是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因为关键词句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这些词句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全段,或提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达成心灵的

  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抓关键词句进行教学也是由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篇章段落的理解都建立在对重点字词把握的基础上。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关键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学生也正是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情境描述

  这天的语文课,我上的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上册《掌声》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它以其细腻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

  讲,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教学过程中,通过抓重点词句注重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包括表达方式的训练,有感情朗读训练,在读中悟,以悟促读。例如有这样一个片段的教学:

  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1、课文读完了,从这篇课文中挑选了三小段话,谁能读一读?(屏幕出示下列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2)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小段话中,有哪几个词写了英子的动作?   (指名回答描写英子动作的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坐、来到、离开、低、站”)   坐、来到、离开、低、站都是非常普通的动作,可是英子的这些动作与我们正常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吗?(分别加了‘默默地’、‘早早地’、‘最后’、‘立刻’、‘慢吞吞地’。教师板书)

  2、体会这些动作背后英子的内心情感。

  (1)英子的这些与众不同的动作背后都有自己的想法。(屏幕出示第一小段话)你知道英子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为什么总是早早地来又最后一个走?(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她默默地坐着的时候心里又会有些什么想法呢?(学生回答)读了这一小段,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自卑忧郁)

  (2)(屏幕出示第二小段话)在讲故事时,当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英子,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此时她又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英子的自卑、胆怯)

  (3)(屏幕出示第三小段话)最后,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这时她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英子的矛盾、痛苦、无奈和不自信)

  3、过渡:多么可怜的孩子!此时英子的内心一定充满了矛盾,她是多么不想上台表演啊!可是,没办法,今天是一位新老师,而他对英子的一切又是一无所知,英子不得不上台表演。按理说,英子应该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有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快乐童年,和大家一起在操场上游戏,在舞蹈房跳舞,在林荫道上散步,在公园里游玩,可是她却没有!因为小儿麻痹症让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总是觉得别人会笑话她,她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她甚至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多么可怜、多么自卑、多么不幸的一个孩子啊!面对这样一位与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不幸小女孩,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

  4、屏幕出示课文英子上台讲故事前的部分。

  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把英子讲故事之前的部分读一读,试着读出你刚才的心情来。(指名试着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读时配乐)。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5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动情。刚才,我们就是通过抓住描写英子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希望同学们学会这种表达方式。  学生能跟着教师创设的情境,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透彻,深深感受到英子的忧郁和自卑,这样一个人后来变得开朗、自信。学生就能对于掌声的含义理解到位。

  教学反思

  1、探索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本,升华体验的方法。比如移情体验法、创设情境法、联想法、填补空白的方法等。课文是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的,避免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文字表面,情感浮于浅层,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可触的,可体验的语言,无疑是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增强体验,提高实效。

  2、洞悉中段语文课文中语素内涵,挖掘课文语境中的关键词句。能精确找到每课的关键词句。

  3、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升华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和提升的复杂体验,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

  在本课中我主要体现的是:训练点一定要集中,就是通过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上述的情境描述中这三个句子都是描写英子在掌声前的样子,每句中都有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这三处描写我抓了,也训练了学生找出有关英子当时神态、动作,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英子的情感,最后再读,找出的句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英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总之,抓关键词句进行细读感悟,有利于更好的训练语感,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情感领悟更为深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news/141956.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