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资格考试 > 公共营养师 > 非典英雄事迹

非典英雄事迹

更新时间:2020-05-22 来源:公共营养师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公共营养师】

邓练贤——你用生命谱写白衣使者赞歌

  去冬今春,一种以前从未出现过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广东首先被发现。一时间,恐惧满城,药价飚升,并逐渐演变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峻的社会问题,广大医务人员在这场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将生死置于度外,临危不惧,以鲜血与生命谱写出救死扶伤的的颂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邓练贤,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处变不惊显本色,组织协调挑重担

  2003年1月31日晚7时,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团圆的饭桌,洋溢着温馨的笑声,而这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到一份紧急通知,要求该院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收治一种原因不明的非典型肺炎的患者。在接到通知后,三院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各个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在这个极不寻常的除夕之夜。医生、护士在接到通知后纷纷放下手中饭碗起来,汇集到传染病科,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就达16位,由于近年来并无非典型肺炎流行,医生缺乏相关临床经验。在当时,该病病因未明,缺乏特效药物治疗,重症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对生命有很大威胁,密切接触者,染病的风险很高,外院已有多名医务人员因密切接触这类患者而感染发病,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在这非常的时刻,大家把信任的目光紧紧放到他身上,这位与传染病打了30多年交道的汉子,临危受命,他理解大家的信任,更感到更大的压力。在这关键的时刻,他没有一丝畏缩,而是冲锋在前,勇敢地担当救治非典型病人排头兵的重担。邓练贤同志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主动积极地挑起传染病科人员调配、组织协调和物品的具体落实的担子。首先人力的安排,他调动所有在院医护回病房上班或在家待命,一方面要保证非典型肺炎救治小组的力量,又要确保原有近百病人的治疗不受影响,所有工作人员取消放假,每一个具体位置包括工人都有具体分工,形成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他自己站在了斗争的最前线。他知道这个工作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传染性极强,他完全有权力叫别人去承担风险,或以年龄已50多岁为借口推脱,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一马当先,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共同战斗。传染病科的病房条件病不好,因为是呼吸道传染病,他必须考虑病房的合理安排以尽量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保护其他病人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各种消毒隔离物品的到位与措施的实施无一不渗透他的心血。

面对危难无畏惧,身先士卒树典范

  自2003年1月31日开始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以后,他和其他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他对每一个病人他都亲自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每一个救治过程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尽管当时尚不清楚病因,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他以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同事们一起为战胜非典型肺炎而努力。2月1日大年初一上午,一名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周先生从外院转入。体重足有80公斤的病人因缺氧而烦躁不安,频繁而剧烈地咳嗽,咯出大量带血的痰液,呼吸困难,肺部X光片显示炎症大片阴影,绝大部分肺野已病灶占据。邓教授和同事们马上投入了紧张而繁忙的抢救工作中。经过积极抗炎、吸氧、镇静、激素应用等处理,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机体缺氧征象非常明显,生命体征不稳定,情况十分危急,病人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专家小组决定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病者因缺氧而显著烦躁不安,神志处于谵妄状态,插管过程中极不合作,大大增加了插管的难度。这时对于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邓练贤和其他医护人员想也来不及想,有的扶住患者的头,有的按住他的上肢,有的按住其双脚,目的只有一个,尽快让麻醉师将导管顺利插入,接上呼吸机,挽救病人生命于旦夕。在确定病人病情之后,他和同事们进行了积极的处理,短时间内,各种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相继到位,吸氧、抗炎、建立静脉通道、镇静、止咳......至此,他和专家们确定对该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严重的缺氧使病人明显烦躁,插管过程极度不合作,为了配合麻醉师的工作,邓书记只好与其他医生以起按住病人的头和四肢,管被插入又脱出,脱出了再插入,终于使这位的病人插管成功。这过程中,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着血腥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病房中也刹时充满病菌,邓练贤和同事们都清楚,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他们没有中途退缩,来不及更换衣帽,继续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医护人员不停地为病人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监测着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的各种参数,及时排除任何一个可能威胁病人生命的因素,直至病人情况终于稳定下来。在抢救一位11岁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儿童过程中,他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使病人停跳的心脏三次恢复跳动。尽管最后未能抢救成功,但他和同事们已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没有因过度劳累而放弃让病儿康复的一丝希望。

  时间在抢救病人时以分秒计算,而对于邓书记自己,时间的概念在这些天已显得很模糊不清,他何时才能用餐,何时才能休息,仅取决于病人的病情。比如,大年初一晚餐,他就是在病房办公室中进食了一盒早已冰冷的盒饭。他有严重的溃疡病,曾经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此刻面对那些病情危重的患者,他不能去选择家中那一顿适合自己的热饭鲜菜。他一天连续工作了将近15小时,从早上8时至晚上11时,高度紧张的工作及大量的体力消耗,即使年轻力壮的小伙也难以支撑,更何况他已50多岁。回到家,他才感觉到疲累,却又难以入睡,抢救病人的过程又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经验和教训还需要总结,下一步的工作如何进行亟需思考……。第二天早上8点,他又准时来到了病房,至此时,战斗已进入了第三天,他感觉到全身肌痛、乏力、头痛,却仍坚持工作,不言休息,直至第四天,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症阴影,他终于病倒了,才住进医院。

身处险境不言悔,关心他人胜自己

  他病了,病得很重,是因为他承受的压力太大,是因为长时间不间断工作劳累过度,体力透支太大,是因为长时间接触大量高毒力的致病菌。他躺在病床上,意志却更坚强,继续与非典型肺炎顽强斗争。他的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爱人为他憔悴了,同事们感动得流泪了,医院和学校领导表示了深切的关怀,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条件。党没有忘记他,群众没有忘记他,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等各级领导对他十分关心,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治邓练贤等患病的医务人员……。这些对他是莫大的鼓舞和支持。尽管他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对于自己的行为他无怨无悔。在他身上,人们认识到了什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正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传染病科的共产党员在这次事件中表现突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邓书记身在病床,心却和传染病科的工作与同事们连在一起,牵挂着病房的工作安排和同事们的身心健康。由于需要鼻导管正压给氧和鼻饲,他不能说话,看到前来探病的同事,他以笔代言,表达对同事们的关爱之情,在三院住院期间,他经常和战友们互相打电话询问病情,强忍病痛,互相鼓励,随着病情加重,他们只能互相看着对方,伸出大拇指互致敬意。

  他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他用行动证明了他乐于为病人真诚奉献、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实际上,他一直都在这样做。

  在住院期间,三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2月7日以后先后组织邀请广州呼研所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北京协和医院王爱霞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林琳教授、陆军总医院黄文杰主任等多位专家进行会诊、治疗。在省卫生厅领导的支持下,2月18日转送广州呼研所ICU,呼研所领导十分重视,广大医务人员细心医护,经多次专家教授抢救,4月21日下午5时45分,终因双肺气胸合并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受损而光荣殉职。

中流砥柱显威力,鞠躬尽瘁为人民

  邓练贤长期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他真正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加班加点,认真负责,对患者无微不至,热情对待,科里每一次抢救病人他都冲在前面,传染科党支部在此次与“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的表现出来的战斗堡垒作用,与邓练贤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该支部党员二十余名,从久负盛名的专家到年资尚浅的医师、护士,各个年龄段和医教研各领域均有分布,成为科内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邓练贤平时注意通过党支部活动,政治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将“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党员,影响群众,培养党员在政治思想上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以此促进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富有成效的工作,保障科室的医教研工作总体上取得突出成绩。

  近两年来,传染科未出现收受红包、索拿药物回扣的现象,亦无重大的医疗纠纷或事故,在社会上的声誉和评价都高。各项医疗业务的指标如门诊量,住院人数均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市外、省外甚至港澳台、国外的病人数量逐年增加,这在其他医疗机构传染病业务有所萎缩的情况下,其意义尤是突出。教学方面,在近几年招生规模显著扩大的情况下,传染科以原有的师资力量承担了全校大中专和本科、七年制、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并且是近两年第五版《传染病学》和第一版七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全国统一教材的主篇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省重点课程中唯一一家临床专业单位。同时,还是国内传染病学界影响重大的专业参考书《现代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学》、《传染病学》等的主编和副主编单位。学科建设方面,从人材梯队的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获得方面,均有较好的成绩。

  邓练贤同志的表现并非一时冲动,他多年来在医疗、教学、科研、党建工作中,一直起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领导的传染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十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传染病学科建设、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临床学科,他功不可没。邓练贤同志为党、为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自己的生命实践落实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邓练贤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新时代的英雄,人民的功臣,是广东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他虽然倒在抗击非典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但他的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激励我们,为夺取抗击“非典”的最终胜利而奋斗!胡锦涛总书记在4月23日《国内动态清样》(第1283期)上作了重要批示:“德江同志:请转达我对邓练贤同志不幸逝世的沉痛悼念,对邓练贤同志亲属的亲切慰问。我坚信,有广大医护人员的奋斗与贡献,有全国上下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疫病。”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深刻领会其精神,并以此为动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击非典型肺炎疫病的斗争中去。为夺取最后的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命之光永在——追记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陈洪光

因抢救非典病人而感染得病的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主任陈洪光,由于病情迅速恶化,5月7日凌晨6时许停止了心跳,年仅39岁。
   陈洪光是广东抗击非典以来第四位以身殉职的医务人员。
   陈洪光的同事们哭了,陈洪光医治过的病人哭了,了解到陈洪光生前事迹的广州市民哭了!
   人们悼念英雄,传诵着他的事迹,用不同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深深敬仰与缅怀……
   同事:他太累太累了,我们痛失了一位好主任
   广州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晋国华告诉记者:1987年,陈洪光从广东医学院一毕业就分配到胸科医院。16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住院医师到副主任医师,直至任二内科兼重症监护室主任。他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他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行风评议工作先进个人。广州市胸科医院作为广州市第一批指定收治非典病人的4家医院之一,几个月来共收治了250多例非典病人。从收治第一名非典病人起,陈洪光就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几乎参与了每个危重病人的抢救。今年“五一”前夕,陈洪光荣获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劳穗华是重症监护室4个主治医师之一,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他一直和陈洪光并肩作战。回忆起陈洪光,劳医生心情十分沉重。“作为ICU主任,陈洪光总是承担最艰难的治疗工作。每遇到需要插管的危重病人,陈主任总说‘你们不熟,让我来’。有时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太多、太急,他甚至来不及做好防护措施就上阵……”“抗非典以来,他已70多天没离开医院,每月平均加班60多个小时,
   他实在太累太累了。我们没有保护好他。”主治医师方琼泣不成声。“我们痛失了一位好主任……”
   病人:他太好太好了,我们永远怀念他
   陈洪光以身殉职的消息传出后,许多经他治疗的病人及家属纷纷打来电话或发来手机信息、传真,表示哀悼。
   陈洪光对病人充满了爱心。今年春节前夕,香港居民徐某来穗探亲,因重症肺结核入住胸科医院。住院期间,他突然并发气胸、消化道出血,出现休克、昏迷、呼吸一度停止。陈洪光接到求援电话后,马上到医院组织抢救。从19时至翌日3时,直到病人情况稳定了,陈洪光才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病房。一周后,病人家属欲转香港治疗,接送的救护车已来到医院楼下,可徐某说什么也不愿走。他说:“我信胸科医院,信陈主任。他们一定会把我的病治好!”
   2月9日20时,医院接收了一位92岁的患非典型肺炎、股骨骨折、出现呼吸衰竭的老人。陈洪光接到医院的电话后,二话没说,就往医院跑。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病人脱险了,陈洪光却累得瘫坐在椅子上。
   一些非典病人由于对病情过于恐惧而不配合治疗。每逢此时,陈洪光总是耐心地实施心理疏导。广州越秀区的肖女士症状颇重,是陈洪光给她上的呼吸机,又是陈洪光为她耐心做思想工作。出院时,她的丈夫递上1000元红包,陈洪光让财务科把这笔钱冲进了病人的住院费里。
   记者采访了一位曾在胸科医院住院的病人赵先生。他说:“我是极难动感情的汉子,但听到陈主任病逝的消息,我哭了!他实在是太好了。我专门打电话给胸科医院,要求为他送上花篮。这是一个普通病人的心意。”
   一条条手机信息表达了病人对陈洪光的怀念之情:“惊闻陈主任不幸逝世,真不敢相信,真难过,就像我们失去了亲人、兄长”;“主任泉下有知,我们永远怀念您……”
   家人:献出他的遗体供研究,以他的身体来“继续”他的未竟事业

抗非典是广东的大事,中国的大事,也是全人类的大事。在这场斗争中,许多医务人员的家属表现出令人敬仰的勇气。
   记者了解到,陈洪光之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非典工作中,离不开他家人的支持。
   当胸科医院被确定为非典指定医院时,陈洪光立即递交了请战书。他把情况告诉了家人,同在医院当护士的妻子谢丽云表示理解,刚去香港探亲并准备在那里呆上半年的父母也立刻返回广州帮他们带孩子。
   他的亲人们说,陈洪光是个好医生、好主任,在家里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
   谢丽云回忆说,“他递交请战书后,3天3夜都没回家,以后回家的时间也很少。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很累。为此我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很舒服的枕头,想给他一个惊喜,可如今洪光却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一家三口最后一次相聚是一个多月前。那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他边走边给孩子讲故事,短短几分钟的路程走了半个小时。
   “谁都知道,抢救非典病人危险,可他怕我们担心,从不提危险。我们最后一次通电话,是5月2日,每一句话我都记得很清楚。他说,要帮我交电话费,还要我多休息,家里的事等他回来做……”
   陈洪光逝世的当天,他的家人就表示愿意捐出遗体供科学研究。对此,谢丽云说,她了解丈夫,献出遗体能帮助早日找出战胜非典病魔的方法,以挽救更多不幸的家庭。让洪光的身体来完成他的未竟事业,也是丈夫的心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闻此噩耗专门批示:对陈洪光同志因抢救非典病人不幸被传染,以身殉职,我十分悲痛,并表示沉痛的哀悼。5月8日,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市长张广宁来到英雄家中。他们握着英雄父母的手,感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好儿子。陈洪光的父亲、广铁集团的优秀共产党员陈树威的话掷地有声:“洪光是我们的好儿子,更是党的好儿子!”
   陈洪光虽然倒下了,可他并没有休止与非典的斗争。他的遗体在“继续”着未竟事业,他的精神激励着人们抗击非典。

周先志,小汤山“非典”医院副院长,解放军302医院医务部副主任。3月5日,周先志所在的解放军302医院收治了北京市第一例输入型“非典”病人,在救治过程中,大部分医务人员被感染,刚刚出差回来的医务部副主任周先志临危受命,全权负责一线的救治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医护人员经受着巨大的心灵冲击。周先志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冷静乐观和丰富经验,成为安定军心的重要力量。4月下旬,周先志被任命为小汤山“非典”医院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这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从开工到投入使用只用了八天时间。在工程加速建设的同时,医院的制度建设和后勤保障也必须迅速到位,因为这都关系着一千多名医护人员和“非典”患者的安危,周先志和建筑工人们一样度过了超负荷运转的八天。

  两个多月来,周先志一直没有离开过“非典”救治一线,在帮助病人的同时,对于自己和同事的生命安全也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保护得很好,《真心英雄——周先志》播出以后,我们接到了一位年过半百的热心观众打来的电话,他说:看了周先志和他同事的事迹,我觉得很受鼓舞,这些奋战在“非典”第一线的医生很不容易,只有他们保护好了自己,才有可能去救助病人,这样的医生和那些染病的、殉职的医生一样了不起,甚至更了不起,我们应该多宣传他们!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kaoshi/115175.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