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范文大全 > 实用资料 > 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探析3篇

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探析3篇

更新时间:2021-06-17 来源:实用资料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实用资料】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现代有些学者也把其它的归纳入这个门类,例如书法、摄影等。下面是共赢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探析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探析1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文化环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学生对跨学科的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明显要高于单纯的美术知识讲授,美术教学应尽量体现跨学科讲课的方式。

  一、美术与艺术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教学

  美术可以与其他艺术学科相结合。不过,仅以某一类主题来组织全部课程终是片面的。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思考分科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的结合。分科学习主要解决各种美术语言、基本技能和创作方法。同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各有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艺术语言形态及其表现技能,也应该通过有计划的教学形成必要的艺术素养。“艺盲”无法参与真正的艺术交流。在此基础上,要设计一些跨学科教学的单元或主题,通过探究活动达到综合体验、综合运用之目的。

  我们可以从艺术语言形态切入,从中体会各艺术间的相关性,又能突现不同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或从内容主题切入,或做个雕塑,或从研究原始艺术、宗教艺术、现实主义艺术、现代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等深层文化意蕴切入,然后再比较各种艺术语言形态及其相关性,从人文性质的高度认识各种艺术。有了单学科对艺术语言的了解,主题性的跨学科教学更能从根本上加深对艺术的人文性质的理解,并有望产生“突变”效应。

  二、美术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教学

  美术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教学可以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热门话题相联系;工艺教学则可以与民间艺术、地方风情相联系;建筑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智慧的结晶,与历史、地理、宗教、科技直接相关;现代艺术涉及种种西方现代哲学理念、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研究成果;现代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的高度综合,与电子影像设备、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知识、技术相关。由于美术已渗透于人类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与人文、科技、宗教、社会、经济等学科相联系。

  实践证明,在初中美术讲课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人说美术课像语文课,这的确有一定道理。语文知识看似和美术无关,但看重的是一种文化的、人文氛围的熏陶,这和美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加强美术和人文学科的联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对展现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现美术课的学科魅力大有益处。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做到互相融合,共同促进的作用。

  三、结语

  只要教师善于进行跨学科讲授,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地思考,就会使学生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学生就会达到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以一种开放、探索性的审美态度从美术作品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根.新课程美术教学案例.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2]王大根.初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践.海南出版社,2008.

  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探析2篇

  摘要:美术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通过新的课程改革,美术教室不仅应该继承自己的艺术专长,还应该开展跨学科教育,通过课堂整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据说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基于此,我们对跨学科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初中美术应用研究

  引言: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必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欣赏,艺术表现,审美态度,创造力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质。信息技术在艺术教育和教育中的应用,带来了艺术教学方法的变化和不断创新,激发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和创造性学习,并提高了艺术领域的核心素质。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必须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初中美术课堂跨学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跨学科教学不受重视

  当前,初中教育基于应试教育。在初中校园里,强调文化课,而轻视美术课。在许多老师和家长看来,美术课是一种艺术课。反对美术教育和初中应试教育。许多教师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度不高,跨学科教育形成理论喧之于口,但实际上,教师和学校的教学观念并未发生重大变化。在我国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到跨专业和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师知识整合能力差

  跨学科教育需要整合教师的整合能力和多学科教育,以测试对教师的多样性。许多学校和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来整合他们的知识。跨学科教育的难度相对较高,因为教师不仅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整合和表达能力,这是教师适应跨学科教育的长期过程。

  (三)社会对美术教育存在认识偏差

  在教育和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知识的注入,只注意语言和数学等关键学科的学生成绩,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老师和学生父母的无视。大多数父母认为学习应该是孩子必须面对的主要对象,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物也不应浪费时间,因此艺术学习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尽管他们没有想要学习艺术知识并对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教育的落后,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另外,美术教育是一门美术教育学科,其教育费用非常昂贵,许多农村家庭没有钱付高学费,因此孩子没有机会学习美术。

  跨学科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教师使用的方法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更有趣。这不能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提并论。教师必须分配相关的教育作业或事先询问学生问题,并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收集材料,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同时,在多媒体和其他技术的帮助下,教师需要创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环境,阐明教育主题,优化教育设计,指导学生深入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乐趣和教学氛围都会得到改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以其功能,丰富的内容和易操作性,为艺术教室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教室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更多的热情。这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对待学生采用差异化教学

  为了合理地处理跨学科教育,我们不能忽视单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差异化的跨学科教育。跨学科教育以项目为指导,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利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跨学科教育趋于过热,并且似乎有一种趋势以跨学科教育代替分科教学倾向。但是,跨学科教育必须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为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学术基础,跨学科教育可能会变得肤浅而。如果不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科知识,学生很难建立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联系。对于尚未完全掌握其学科知识的学生,过多地参与跨学科课程实际上会破坏学科基础学习。只有能够学到更多的学生才能深入参加跨学科课程。他们充分激发了自己的潜力,并真正实现了多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建设的交叉整合。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

  跨学科教育也对教师整合跨学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准备课程,仔细选择和整合知识点。老师将不得不从头开始理解,深入和内化地学习一两个或三个新主题。责任领域尽可能地整合在一起。同时,没有教科书或作业。在设计教学内容,编写讲义和作业时,教师将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实际上,只有具有多年视野和广泛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作为跨学科指导。尤其是以课题组为基础对科研项目进行长期合作研究的教师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团队顺畅沟通,紧密合作的优势,并依靠历史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的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课程整合是时代的必然发展,也是教师努力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它可以为我们开辟新的教学视野,甚至可以实现意想不到的实际突破,并实现新的职业发展和飞跃。教师应努力保持规则而不是遵循规则,而要打破思想的墙,从而使真正的跨学科教学蓬勃发展。跨学科教育改革实践的差异化实施,可以使跨学科教育不再肤浅,有利于学生。

  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探析3篇

  【摘要】 在现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孩子们都有着很高的绘画表现技巧,可是在作品的创造力上却差强人意,这一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的崇尚分科教学,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单一,墨守成规,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创造力低下。但是分科教学作为现今主要的教学形式,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在保留这种优势的前提下,寻求一种可以改变形象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呢?答案是――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教学。

  【关键词】 跨学科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47-02

  一、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输出要求更趋向于人才的综合能力,但现今国内毕业生在综合能力上比之发达国家的同龄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理论知识丰富,却不能灵活应用,思维模式单一,不懂变通,无法学以致用。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非常普遍。审视美术学科中学生缺少的“变通”主要是表现在创造力上,对于绘画作品而言,创造力永远要凌驾于技法上。可是,现在的中学生虽然绘画技法高超,但是美术作品却仅限于临摹,几乎没有任何创新。其创造力水平还不及小学生。并且这种创造力会在一定学业阶段中随着年龄变化呈现负增长。那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分析原因

  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分科教学,它作为现今主导的教学形式,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的直接、深入,单科理论的学习更加便于理解。但这种过分强调分科的学习势必导致学生的思维也变得“分科”。它的弊端表现在:1.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习兴趣下降。2.课程界限过于明确,不利于知识迁移。3.学生单科的思维模式成主导,不易于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做到既能丰富理论知识,又能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受“分科”的影响呢?近期热议的“综合教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它主要是指:在分科教学的基础上,将各个科目间有逻辑、有联系、能重合的内容综合到某一科目中。使它不在是单一的某一学科,而是运用综合科目的思维去分析、理解、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以美术科目为例它的优势在于:1、冲破了原有学科界限,打通了一些学科间边缘知识的盲点,有利于学生整体性、全面性的美术认知;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2、能使原先分隔互不相关的学科有更多地联系,学科间有更多地相互配合,增进了解,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3、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对社会美、文学美、自然美、音乐美的体验与感悟。4、能挖掘更多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题材、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其实,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的教学形式,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是有所体现的,课标中新增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领域的三个层次中,有这样一条要求:“以美术为依托,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它就是指在发挥分科教学优势的同时,适度打破学科界限,加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渗透、融合,组织一系列多学科参与的多知识综合性美术活动,增强教学的开放度和适应性,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它不是单纯的将多个学科综合在一起,而是重视分科、提倡专业提高的基础上,将多种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联系,使之灵活运用。那么如何同时兼顾即以美术为主,又与其他学科有效合的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三、美术课上如何实施跨学科教学

  第一、在美术中融入音乐。美术和音乐是相通,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属于艺术范畴,不同的是前者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等刺激人的视觉感官,而后者是通过节奏和旋律刺激人的听觉感官。很多艺术家都是利用了二者之间的互通关系,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认为“形与色彩本身组成足够表达感情的语言因素,正如音乐的声音直接影响灵魂一样。”他的绘画作品中大多都体现了音乐的元素。

  受其作品的启发我尝试了在音乐中的旋律、和声、节奏与绘画中色彩、线条、质感等方面搭设桥梁,抓住艺术的共通性,在行动中进行抽象绘画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眼界、兴趣、表现力以及通感能力。例如,我自己设计的《手绘音乐节奏》一课中,在学生欣赏了关于音乐方面的抽象绘画作品后,给学生放两遍相同的音乐,第一遍,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感受过后来分享对这段节奏的感悟。教师在讲述音乐的作者及背景,以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当第二遍音乐响起后,让在纸面上根据自己所感受的音乐节奏,利用点、线、面三种形式来进行抽象绘画创作。作品的结果是即兴的、简单的。接下来,在即兴作品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你对这段音乐的理解将它赋予一定的创作主题,并在即兴作品中找到主题元素进行夸张和变形,让它在画面中突出来,并进行精细加工,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一节课中既体现了音乐和美术的关联性,学会用音乐思维表现美术作品,又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的深入理解。而且由于它对造型能力要求不高,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也可以将它设计在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尤其在前半段即兴创作的部分,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音乐在美术课中的作用还有很多:1.音乐导入,创设美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调节气氛控制情绪。3.控制时间提高效率。4.音乐与美术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第二、在美术中融入语文。《断臂维纳斯》之所以如此美丽,源于她失去手臂后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曲线美。优秀的绘画作品同样需要突出画面的主体部分,弱化背景部分,才能使主题更突出。但学生在表现作品时总是力求精益求精,使得画面没有突出的重点。这时候我会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将他们熟悉的作文写作与绘画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如:语文中议论文写作要点是所有的论句的描述要围绕和突出论点。而绘画的要求是表现的内容要围绕和突出作品主题。二者,虽在题材上不同,但操作原理是相同的。我不过是利用了学生原本熟悉的技巧,在新事物中表现。 我们还可以尝试以下方式与语文结合:一、日记画,运用绘画的语言来替代文字的形式叙事日记。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绘画技能等多方面都能得到发展,使眼手口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二、从古诗文中寻找美术创作灵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和画是融为一体的。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如在《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一课,我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天净沙秋思》、《观沧海》等诗配画,使学生了解诗配画的迷人境界,再让学生背诵近来语文课上学习的古诗,重新体味古诗的意境和写作意图,然后再选择美术素材进行配画创作,这样既复习了语文知识,又为学生作画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在美术中融入科学。艺术与科学一直就是彼此分离,又相互关联的雌雄同体。许多的科学发明都从艺术中受益,而艺术又从科学中得到启发。在艺术史上将创作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例子举不胜举。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

  所以在美术课上,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思考和整合美术知识,并利用二者的结合去设计并创作即有创意又渗透科学知识的美术作品。并利用科学进行欣赏和评述。例如:《走进校园》一课,对于透视原理的讲解就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的物理知识中物的成像原理来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将同样的原理利用已学的科学知识转化成美术知识,形成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掌握。又如:《明暗造型与色彩表现》一课。要对光与物体成像进行了解,那么同样要利用到科学课中光学原理的知识来转化成美术知识。在这些课中知识的联通性变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便于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接受新知识,另一方面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学形式也变得多样化了。

  在美术课中可以利用的科学知识还有很多,例如,解剖学、色彩学、建筑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利用。

  第四、在美术中融入信息技术。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已经占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简洁。美术是视觉传达艺术,传统的板书已经不足以有效传达信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在美术课中尤为突出,因为它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方便途径。

  在《招贴画设计》一课,引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利用计算机欣赏、评价、招贴画,在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招贴画设计创作。最后,把作品上传至校园网进行展示。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美术与计算机课相关联的课放在一起在计算机教室进行,可以使得知识间的关联性更强。

  除此之外,我们更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美术课外的延伸,在互联网上与学生交流和探讨,如QQ群、微博、微信等,把教学的时间不仅局限于那少的可怜的美术课上,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五、在美术中融入心理学。从《绘画与心理治疗》一书中,了解到心理学分析病情可以采用绘画的(让病人画自画像、树、房子等)方法,根据画面所呈现的效果对病情进行分析,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细致认真的学习后,我在兴趣班教学时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评价的尝试,方法是将他们的素描作品摆成一排后,不留作者的姓名,教师根据画面来分析作者?同时利用作品效果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并根据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作品给出了不同的修改建议。没想到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1.他们修改作品更加的认真,像是改好了画就可以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一样。2.评价的方式自然而然的体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提升教师的权威。3.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更加贴近学生自身,并且直截了当、便于理解。4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了自己,为学生心理的成长提供了客观评价。当然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除了掌握过硬的美术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我们还可以将它延伸到课堂教学:第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利用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运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画面,把作品评价由外在的画面效果内化到学生的内在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是可以提升自身修养的。第二、教师要善于从心理学角度关注学生作品,通过分析作品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问题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及时采取措施。

  四、美术课中跨学科教学要避免的误区

  新课改以来,也看到了很多同行对于美术课教学的创新,在形式上有很多的创新,唱歌、吹喇叭、猜谜语、讲故事、变魔术、演角色,看似一节课把文学、音乐、表演等多科目渗透到了美术课堂,但教学中却很少真正涉及到美术本身,脱离了美术的实质,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看了一节课的热闹外,什么美术知识也没学到。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必须要坚守以传授美术知识为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适度、合理地进行跨学科教学。

  五、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尝试,初探跨学科教学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第一、科目之间知识的关联性,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授。二、科目之间的联通为学生扩宽了思路,有利于提高创造能力。三、知识间的界限模糊,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四、科目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所以,我们要养成在美术课中培养跨学的教学意识,但并不是要教师学习所有科目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将已经学过的其它科目的知识与美术的新知识进行整合。以便快速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渐养成“无学科界限”的思维模式,使得他们视野更广,创造力更高,思维更灵活。同时也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修养。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2]王大根.初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践[M].海南出版社,2008.

  [3]沈晓敏,有宝华.合课程的范式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fanwen/216997.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