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范文大全 > 实用资料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更新时间:2021-06-17 来源:实用资料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实用资料】

        融资,英文是financing,从狭义上讲,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下面是共赢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篇

  【摘要】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大,期限结构不合理,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盲目投资行为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加强银行信贷管理和资本约束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等措施,通过风险解决手段规范当地融资平台的运营,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债务方融资平台;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3(2013)06-051-0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地方政府搭建融资平台,为加大建设投入、加快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特别是在保持增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随着负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新的问题。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债务余额为49-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46.38%。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1.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债务规模巨大。

  2010年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债务余额为4.9万亿元,相当于同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的1/8。2010年,全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仅为4.1万亿元。可见,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当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总和。确保如此大规模债务的如期偿还确实是许多地方政府面临的难题。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已有148家融资平台公司逾期债务80.04亿元,平均逾期债务率16.26%,违约风险初步显现。

  1.2债务期限结构与项目投资回收周期不匹配。

  从2012年到2015年,地方融资平台到期债务的比例分别为17.17%、11.37%、9.28%和7.48%,共计45.3%。但从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来看,其60%以上的资金用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能源建设等长期投资项目,无法提供足够的短期收益偿还到期债务。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仅2010年,就有358家融资平台公司需要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政府的担保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1059.71亿元,借新还旧率平均为55.20%。债务期限结构与项目投资回收周期不匹配已成为当地融资平台运营中的突出矛盾。

  1.3融资手段比较单一,风险高。

  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贷款、其他单位和个人贷款以及发行债券,但近80%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融资手段相对简单,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融资平台获得足够的资金,不得不向周边银行施加压力。而且银行也出于自身的特殊考虑,不断向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输血。随着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当收入形式单一,特别是长期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无法保证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时,银行将承担巨大的坏账损失。一旦这些损失超过了银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整个金融体系就会动荡。

  1.4投资行为盲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的投入使用普遍缺乏系统性。通常哪个具体项目能拿到资金就先开始。项目启动后发现项目建设资金预算不足,被迫增加预算;由于相关监管部门不会对在建项目采取强有力的清理整顿措施,造成实质性损失,最理想的资金使用模式成为利用有限的资金在短时间内启动尽可能多的建设项目。这种盲目投资的结果是资金浪费严重,投资回报低。资金浪费的结果是继续大规模融资以弥补资金缺口;投资回报低的结果降低了资金偿还能力。

  二是地方融资平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巨额资金需求和有限收入来源之间的矛盾导致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长期以来,中国各级地方政府肩负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需要大量资金来发展当地事业。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也要大力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08年底,为了保持增长,开始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地方政府对应的税收收入非常有限,即使算上土地财政的卖地收入部分,也不能完全满足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的需要。由于巨大的资金需求和有限的收入来源矛盾,巨大的资金缺口必须由地方融资平台这一特殊机构来解决,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近年来急剧扩大。

  2.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约束。

  目前,我国没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特殊法律,对其业务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许多领域仍存在法律空白。虽然近三年来国务院、银监会等机构出台了一些规范融资平台的规定,但这些规定仅限于通知、说明和指导意见的水平,并没有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因此在融资平台的运营和规模控制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

  2.3.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目前,我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融资平台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对当地融资平台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即使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融资平台管理委员会,其成员也不同。有的地方直接由当地政府领导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有的地方由多个部门牵头,由财政、发改委等部门领导,审计。多头领导和多头管理的结果导致责任不清,监督不到位。而且每个融资平台的贷款期限一般都比较长,但是今年政府大规模借贷并不会立即构成还本付息的压力,容易导致项目未完成或者新官不理旧账的风险。三是规范地方融资平台运作的对策。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即将到期的集中还款压力,2012年初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合格平台贷款延期,暂时缓解违约风险。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治本之道。要真正解决当地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就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随着融资平台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文件来规范地区的投融资业务。国家还应在国务院、央行和银监会名义发布规定和通知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统一的投融资法,明确规范投融资主体、投资范围、运营模式、债务规模和资金监管等重要内容,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强化银行信贷管理。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因此从银行信贷管理的角度加强对融资平台资金的监控也是重要途径。

  ②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的信贷政策;根据银监会的要求,对平台贷款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不得向名单以外的融资平台发放贷款,以控制贷款增量。②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信贷审批制度改革。重点监控政府融资项目,严格审批;建立和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防止非法贷款审批。③大力提高贷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贷款发放后,应根据融资平台的行业和经营特点,动态掌握影响偿还能力的各种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风险解决措施。

  3.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实现收支预算管理。

  为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长期治理机制,仅从融资机制改革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建立地方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强有力的资本预算约束机制。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筹集和使用必须强制编制特殊预算,纳入地方预算管理,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只有通过严格的预算管理,要求地方财政量入为出,安排持续的资本预算支出,才能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挪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4法人善融资平台

  为了提高地方融资平台的投融资效率,完善平台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非常重要。为了使平台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政府不应再向其派出高管,不再干预企业的实际经营,只以投资者的身份享有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只有让平台公司专注于专业资产管理,引入公司运营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3.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拓宽融资渠道。

  为了丰富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手段,降低银行贷款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应进一步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可以收到以下效果: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融资平台的资金需求,促进相应投资项目的顺利开展;②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给融资平台一个匹配资金流的工具;③促进融资平台的财务透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第四,为债券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工具,丰富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

  虽然地方融资平台在债务规模、结构控制和资金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相关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管理,一定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煜辉.将预算紧咒放在地方融资平台上[N].中国证券报,2011-06-10。

  [2]许航敏、孙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10):28-38。

  [3]王飞、熊鹏.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现状及风险:规模估算与情景模拟[J].中国经济问题,2011(1):44-52.

  [4]赵全厚。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及其融资平台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10):2-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地方政府信用为基础,通过土地等国有资源融资吸引社会资本,承担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将分析和探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问题;对策。

  近年来,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依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设施更加完善,城市道路更加宽阔,景观更加美丽。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地方财力薄弱、资源短缺、资金短缺、城市建设欠款较多的现状,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大量项目的启动需求。因此,也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企业、政府事务、风险失控和融资管理混乱的问题。

  第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质量低,流动性差。

  为了使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运行,地方政府向融资平台公司注入相应的土地、特许经营权或其他可实现的资产,以满足其项目建设和偿债的资金需求,其中一些是没有实现能力的资产,如道路、桥梁、公园等公益资产。融资平台公司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间接或直接获取融资,包装注入资产。所以有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净资产量很大,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资产对公司来说毫无意义,资产流动性普遍不足。

  (二)债务负担重,偿债风险高。

  对于融资平台公司来说,资产质量低、流动性差只是影响偿债能力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着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相当一部分债务,即多年积累下来的债务。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代表政府信用。如果融资平台公司违约,说明政府违约。因此,融资平台公司应确保债务如期偿还。在偿还旧债务的同时,新增债务,这些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挪用项目资金,拆除东墙补充。

墙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融资难度大

当前,各融资平台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公司本身经营,也关系到政府信用及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保障。目前,多数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的支持主要靠给予一定政策资源,如土地、特许经营权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但近年来受征地拆迁、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等影响,收储土地很少能及时出让,甚至土地频频流拍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缺乏了政府资金注入又未开启新的融资渠道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资金来源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很多融资平台公司主要依靠银行借贷、信托基金等融资,导致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老化、渠道陈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主要思路及对策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长期在体制框架内运作,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培育和提高适应市场规则的公司治理、资本运作、战略规划、资源整合、集团管控和经营管理等水平和能力,加快实现由贷款主体向产业经营实体或投融资实体的公司化转型,是融资平台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市场主体的关键要素。

(一)、科学规划管理,实现政府融资平台的战略转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遵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改革原则,着眼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业务体系、实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恢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来应有的市场法人主体地位,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遵循“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审慎稳妥地防范和化解风险。既要严格认真执行中央政策,又要灵活把握操作力度;既不能让平台公司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刀切”把平台搞死;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银行债权安全,也要适当照顾地方合理的经济发展诉求;既要通过金融政策来化解自身财政矛盾和问题,也要通过财政政策来化解金融矛盾和问题。一是地方国资委作为国资监管机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国有资本的出资人。应以“管资本”为主,根据所监管公司营运国有资本的功能定位,实施分类改革和有效监管,以市场化的手段促进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治理,培育国资新的增长点,拓展国企发展的新空间。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公司要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在准确界定转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基础上,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国有资产的整合,发挥国有资产的固有优势,提高企业的融投资能力,发展多元化的业务板块。加快以融资为第一要务的贷款机器向产业经营实体的公司化转型,加快以项目为导向的建设经营性平台向投资控股型的集团化企业转变,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财政部门要按照政府有关文件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保证财政注入资本金按期足额到位。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开发增值项目职能,对其进行必要扶持,不断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提高风险防范和赢利能力。四是金融管理等其他政府部门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牵线搭桥,沟通协调,优化服务环境,帮助融资平台公司突破融资瓶颈,保障政府投融资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偿债机制,落实偿债资金来源

由于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目前大部分依赖预算外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偿还,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大的调整,地方财政的偿还能力将捉襟见肘,隐性债务问题可能迅速“显性化”。因此,建立地方政府类似偿债基金等偿债机制,有利于降低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同时也在平台债务偿付与地方财政之间设立了一道债务风险防火墙。偿债基金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财政预算收入和各类城建项目的行政性收费等。

对于资本金不充实、负债率远超过安全水平的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应及时注入具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量的资产,同时结合地方城建规划,合理安排项目开发时序,严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过快增长,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降低到合理的水平。对非经营性项目的建设资金应纳入预算,主要由财政拨款偿还;对准经营性项目建设、运营则由地方政府提供一定补贴;对经营性项目建设、投资、运营资金则完全由地方融资平台自行筹措并偿付。

(三)、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多元化融资模式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普遍存在单一、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应进一步拓宽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到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和城市建设项目中来。要通过产权转让、经营权转让、委托运营、股权合作、PPP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多方位的利用和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一是对商业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与政府脱钩,完全推向市场,债务转化为一般企业债务;二是对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益性项目,要积极推广PPP模式,其债务由项目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举借和偿还,政府按照事先约定,承担特许经营权给予、财政补贴、合理定价等责任,不承担偿债责任;三是对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确实需要政府举债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另外,对于因出资不实导致资产“空心化”,转型有困难的,可以通过注入一部分的优质资产,增强公司的偿债能力。四是融资平台公司要培育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控股、参股企业,通过直接上市发行股票或通过“借壳”、“买壳”等方式注入优质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筹集发展资金。五是着力盘活现有资产,整合和开发公共资源,例如热、电、水、公共交通、停车场、地下管网等,提供相关公用事业、旅游、会展、广告等服务,进一步增强融资平台公司的实力,提升其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四)、加强内控管理,增强市场化经营管理能力

融资平台公司要通过市场化改革,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提高适应市场化的经营管理能力,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真正打造成为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从事城市建设领域融资、建设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主体。一是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决策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重大投融资决策终身追究制度,使投融资监督管理工作常态化。二是要求各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规模必须与公司的偿付能力相匹配,融资模式与公司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严格管理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资、担保行为,建立投融资责任制度,提前防范风险。三是通过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盘活存量、财务预警等手段,增强有效管控财务和运营风险的能力,以提高资产流动性、提升盈利质量为目标,加大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运作的能力,真正转型为独立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四是通过实施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将市场化和公益性有机结合,打造好优势主业,加速资本扩张,规范好企业经营,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总之,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面前,我们不仅要紧紧把握好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还需要从环境塑造、战略布局、功能调整、理念创新等多方面,着力解决制约平台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战略问题。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案与融资平台的战略规划工作,提高到关系地区发展和城市进步的高度,才能顺利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战略转型,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新路。

 

参考文献:

[1]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2] 李南山.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之路:面临政府融资职能切割.

[3] 沈翀杜放苏晓洲等.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箭在弦上.

[4]陈炳才等. 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路径的思考.

[5]丁伯康.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摘 要:近年来,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一些地方相继建立了隶属于本级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融资结构、融资方式、融资担保和融资行为四个层面出发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对策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概述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目前国内尚无标准定义。综合各种定义可以得出:所谓"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授权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和对外融资活动,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的企(事)业法人机构。

  (二)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演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载体,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多个地方就已经有了初步探索和发现。为了给市政建设融资,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公司或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融资平台作为借款人,将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包,统一向银行贷款,并以财政出具的还款承诺作为偿债保证。这种"打捆(打包)贷款"后因存在风险隐患在2006年被监管部门叫停,此后一些地方政府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机制进行了规范和完善,通过制度创新将政府融资平台推入新的发展时期。[1]

  2009年3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落实中央政府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配套资金,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增加地方财政贴息、完善信贷奖补机制、设立合规的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多种方式,吸引和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至此,平台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支持与肯定,国内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步入高潮。[2]

  (三)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意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是地方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应当看到的是,2008年以来的投融资平台建设实际是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伴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改革。它通过实行政府管理职能与投资者职能的分离,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实体承担投融资主体及其责任,并通过这些融资平台来筹措建设资金,从而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以通过独立的市场运作获得收益,保证还款来源,承担偿债责任。第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经济稳步回升贡献重大。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短缺产业投入、加快公共环境改善等,成为拉动投资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杀手锏"。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较强的融资功能解决了自身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在落实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同时,加大了各地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保证了各地经济的企稳回升和较快增长。[3]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融资结构过于单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设立的初衷主要是吸收社会资金,特别是吸收民间资本。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所指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应当是以"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但是由于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地方发债、发券的功能受到抑制,致使"平台"融资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来源的单一结构。这种结构不恰当地把过多的财政性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二)融资层级过低过多

  近年来,"政府融资平台"的层级逐步向下移动,不仅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设有"政府融资平台",区县级政府甚至集镇、乡村也设立了政府融资平台。在目前的3000多家"政府融资平台"中,有70%集中在区县级政府。过低的"平台"设置层级,使得"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过于分散,过度负债成为一个严重问题。[4]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县级政府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总体上严重超过了县级政府的财力,这个问题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隐患。

  (三)融资担保不具备法律有效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尽管是独立法人,在法律上具有完全的民事能力,但实际上,"政府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均由政府财政的显性或隐性担保为条件。以向银行融资为例,为满足银行贷款要有充分保证的条件,在《担保法》中明确国家机关不能作为保证人的规定下,近年来不少地方采取了通过人大会议决议把"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后的还款付息计划纳入财政预算以提供贷款保证的办法,回避"政府担保无法律效力"的问题。

  (四)具体运作仍然有欠规范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存在多种不规范问题,潜伏着较大风险,甚至成为捆绑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主要渠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方政府自身的负债率过高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着资本金不足或资本金不实以及抽逃资本金的现象,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采取各种变通手法向"政府融资平台"注入不实资产"滥竽充数";另一方面,目前不少"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超过80%或者更高。[5]

  2、治理结构不健全

  目前,一些"政府融资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健全,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高管人员,相当部分由原政府官员担任,缺乏必要的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经验及风险防范常识,因此在融资过程中较易发生决策失误。

  3、偿债责任不明确

  在实际运作中,"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最终偿还主体及投资失误的责任主体都不十分明晰,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定,一旦发生投资失误、还款困难,最终责任人是谁,地方政府是否会出面偿债,对投资者而言其实并不十分清楚。

 

 

  4、融资担保风险过大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过程中,虽然地方政府会想方设法提供变相担保或承诺,但由于自身财政风险已经较大,隐性债务水平亦较高,再加上一些地方的平台公司数目过多,这些担保或承诺往往是"一女多嫁",重复运用。一旦"政府融资平台"还债发生困难,其背后的地方政府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替"政府融资平台"还债。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改进融资机制的方向,给予地方政府融资合法地位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政府管控经济、配置资源是主要特征之一。不仅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都承担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职能和责任,不仅担当"公共管理"职能和责任,还担负着控制本地主要资源、配置资源和完成当地经济增长指标的职能和责任。在分级财政的条件下,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建设水平的高低,与当地政府的筹融资能力直接相关,为了完成和实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地方政府必须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这是地方政府筹融资冲动的根源及其合理性所在。因此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具有投融资的需要和资格。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冲动要以"疏"为主,而不是"堵",应当给予地方政府融资合法的地位和合法的渠道。

  (二)改变融资结构,给予地方政府政府融资平台发债权

  要打通地方政府及其"平台"直接融资的渠道,首先,要给予地方政府发债权,由各省、市级政府量力而行地制定地方政府发债计划,由中央财政统筹核准,由相关监管部门审批。特别在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退出,中央政府债券发行减少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开地方政府发债权;其次,要允许"政府融资平台"发债、发券,准于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平台"其实也是独立法人的企业,应当与其他企业一样具有在货币市场发行"融资券"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权利。

  (三)明确监管责任,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1、确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部门,明确监管责任

  政府融资平台以投资和融资为其主要功能,因此严格地讲,"政府融资平台"属于金融机构,应当在明确各级财政为主管部门的同时,明确由证监会和银监会及其各级分支机构对其进行金融监管。监管范围包括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融资计划、高管任职资格审核、风险稽查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核定本级政府通过"平台"的总体融资计划,将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负债率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以防范政府过度负债可能产生的财政风险。

  2、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

  要明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当披露的信息范围,包括"平台"资本金状况、负债规模、承担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贷款情况以及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等。通过信息披露强化投资者以及放贷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督,完善"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机制。

  (四)加强风险管理,防范融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1、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

  应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体制,加强地方政府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地方政府缺乏全面把握的现状。

  2、提高"政府融资平台"的自偿能力

  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政府融资平台"应当有完全的民事责任承担能力,有独立的偿债能力。地方政府在调拨资产注入做实"政府融资平台"资本金的同时,要把相应的收费权和收益权注入"政府融资平台",使之具有独立偿还债务的能力。

  3、做实资本金,限制负债率

  对"平台"的资本金状况要进行统一检查,在此基础上,对资本金不足或不实的"政府融资平台"应限期做实。同时,对地方"平台"的负债率作出限定,并与当地政府财政并表核算。

  4、健全治理结构,培训"融资平台"高管

  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融资平台"的经营水平和运营效率。对现有"融资平台"的高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尽快提高高管人员素质,并改进"融资平台"高管的任用机制,尽可能地从经理人市场招聘职员。

  参考文献:

  [1]何伯洲,郑边江.基础设施建设中项目融资的定位研究[J].投资研究,2004,(1).

  [2]赵晓雷.发展资本市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N].文汇报,2004 -02 -16.

  [3]蓝庆新.构建我国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5).

  [4] 裴平.南京市投融资体制的现状与改革[J].南京社会科学,2002,(9).

  [5]殷成东.我国投融资体制的现状及其改革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2005,(1).

  [6]陈元.深化融资体制改革 推进信用建设 加快城市化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2,(4).

  [7]傅雯娟.城镇化战略与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J].城市发展研究,2002,(4).

  [8]何孝星,庄荣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政府改革选择[J].投资研究,2004,(1).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fanwen/216990.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