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谈修养心得体会

谈修养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0-10-26 来源:心得体会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心得体会】

说到修养与中国文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谈修养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谈修养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人从古至今是很仰慕文人雅士的,唐有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宋有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纵观起来,人们所最为称道的,不是他们的文字,而是修养。

  说到修养与中国文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诸如林逋“梅妻鹤子”的故事自不必再赘述,就是现代的大师们也不少见,譬如启功大师,他如许多近现代文人一样,经历过了文革那段悲惨的时期。当时他和另一名先生一同去扫厕所,对于高洁的文人来说,这样的待遇显然难以想象。然而打扫过程中,启功先生却不断和另一位先生谈论着打扫厕所的技巧和诀窍,另一个先生对此深表叹服。诚然,这样平和的态度,能做到的人并不多。然而汤显祖“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清高,私以为还是平和些更是修养。

  然而,古时那些流芳百世的高洁之士,也就一定有修养了么?只怕也不尽然。在古代,读书人清高自诩者居多,从那即便穷困潦倒却仍不改本性的孔乙己身上便可窥得一二。再加之佳流的“士农工商”,“三六九等”观念的影响,关注实际者则少之又少,甚至也不乏满口仁义道德却又做尽了世间龌龊事的衣冠禽兽。这样的人,就算有修养么?答案不言自明。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培根,光看其文章,俨然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贤人,或者说高洁之士。然而当你去查阅他的生平资料,却会发现他是一个极度言行不一的人。在《谈节俭》一文中慷慨陈词的他,生活却奢靡得令人发指。我想,这样的人若说有修养,恐怕也只能修养在那苍白的文字间。倘若他现实中不改改的话,其修养也只能被锁在无力的纸上。

  不过,有一种修养,更让人称道,因为它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那便是诸如陆游那样到死前仍不忘却的民族大义。这样的修养,所含的是对本国家和民族最深层的关心与爱护。还记得《亮剑》中李云龙身边的那个魏和尚么?他原本是少林寺中一名僧人,修得一身好武艺。当李云龙初次见到他,问他为何还俗从军时,他的回答是:“日本人都打进来了,我还在习武念经,这经,我念不下去!”多么质朴的语言,然而流露出的却是更为朴素的赤子之心。这样的人,这样的修养,不得不说,令人肃然起敬。

  说完这些,此时宣扬环保的我看到了厕所灯却还兀自亮着。于是,我二话不说,默然走去,因为我明白了何谓修养。

  谈修养心得体会

  3月5日学习的课程可谓包罗万象,涵盖了地理、历史、文化、音乐、文学等等,对我们党员干部提高个人修养很有帮助。在古代,士大夫入朝为官,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首者,修身也。今天,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自然也包括个人修养的提升,而笔者窃以为,我们在提高个人修养时,应做到“三个不能”。

  一是不能脱离党性谈修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思想保证。因此,优良的个人修养能够唤醒我们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能够鼓舞和激励我们勇挑历史重担,促进改革创新。反之,离开信仰而空谈修养,就会失去信念支撑,甚至走入个人主义的误区。此时,再好的修养也不免沦为信仰虚无者自我标榜、沽名钓誉的工具。

  二是不能脱离宗旨谈修养。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即是服务者,又是执政为民意识的宣传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干部个人修养的提高,除了琴棋书画等文化素质外,还应包括增强法治意识、规范履职行为等等,如此方能身体力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的修养没有宗旨意识为依托,那么纵使有人满腹经纶,也必定会对“特权”横行熟视无睹,对“潜规则”视而不见。

  三是不能脱离群众谈修养。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始终坚持人民为上,在新时期,如何解决群众困难、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各级党和政府的一大难题。在密切联系群众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基础上,好的个人修养可以改善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的信赖感,争取信任和支持。相反,抛开群众观念,只顾个人吟诗作画,结果必然是高高在上,对群众的心声和期盼视而不见,其结果必然会丧失人民公仆的本性。

  提升修养,看似是党员干部的个人问题,其实是强化社会意识、巩固国家信仰、服务全体公民的大事。我们应当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时刻维护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用良好的品格去影响他人,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谈修养心得体会

  一个月前我曾经粗略地读过这本书,甚至不能叫做读,只是大概地浏览了一下。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未觉得有太多的收货。近来重新从书架上信手拿下来一读,却获益匪浅。原因是这次认真读了,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读。认真读书和不认真读书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前者能够让你疑难问题获解,心灵获得寄养。后者却只是让你 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是读过某本书了,其实功效却是近乎于不曾读过。

  《谈读书》这个章节让我对于如何读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待一本好书,自然要认真读来,读个透彻。不仅要读,而且要多次的读反复的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光读,甚至是多次的读也还是不够的,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不辜负了一本好书作者的心意。另外,在读之前,更为重要的是要选择合理的书籍来读。因为书籍浩如烟海。人的一生时间有限,不可能书书尽读。所以要学会选择。作者批判了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读者只把读书当做享乐和消遣,遇到感兴趣的书籍则打游击似的一读为快,虽然让读书成为乐事,甚至养成不凡的思路。但是却不能有“经院式“的系统训练。这个问题在我身上亦有之。“一人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兴趣的书他必须得牺牲,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要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对我而且,目前似乎缺少这样一个系统化读书的理念,往往东打一耙,西打一耙。确少系统性的结构知识。应该引以为戒。那么如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呢?关键在于读书的时候要自己定一个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有组织。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又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当获得新知识的时候,就将这些知识归入到相近的系统里面去。如此,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则知识就可以系统化,体系化,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谈立志》。我也曾经有过许多的志向。立志要干这个,立志要干那个。结果到头来,好像很多曾经立的志向,实现的并不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生出许多的烦闷,苦恼,郁闷甚至是恐惧来。朱光潜分析了这种过程,称之为人生悲惨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孵化。所以这是一个“追求-彷徨-堕落的”悲剧三部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 首先,立志要兼顾事实,不要立理想与事实背驰的理想;其次,立志当度德量力,一个人应该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第三,切勿犯“志在将来”的错误,而应抓住现在,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所谓“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想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所以人要有志向,而且立志当合理,且要脚踏实地地去践行,才可以。

  今后我当更加科学地去读书,并努力践行“三次主义”。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fanwen/142288.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