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0-10-11 来源:心得体会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心得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所以要认真对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学习。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再次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担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并对提高就业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工作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为做好新时代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高质量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一、坚持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福利不断提升,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解决了在世界范围内最难的就业问题,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承担着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和执法保障的作用,关系到劳动者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乎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必须坚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劳动保障监察全部工作之中,把广大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加以实现。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和新的举措。十八大以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年查处30余万件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权益。劳动保障监察基本制度已经建立,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源头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成效明显。但是仍然存在执法方式和手段创新不够、执法能力不足、保障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对劳动者美好生活需要不能很好实现等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差异较大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入思考新时代新使命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影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破解劳动保障监察事业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劳动保障监察几年来为广大农民工解决了大量的欠薪问题,就是抓住了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工的关怀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和劳动报酬权益。贯彻十九大精神,就要进一步有效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突出治理重点,确保治理欠薪问题的制度措施落实落地,监管责任落实到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锲而不舍地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同时,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的制度机制,创新管理和执法方式,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加强执法服务,健全高效便捷的劳动者举报投诉联动处理机制和预警机制,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审慎监管模式。充分运用网络和信息手段,建设智慧监察,提高监察执法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各地分类指导,通过政策指导、执法协作、考核评估等形式缩小区域间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协同发展。

  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劳动保障监察承担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行政执法职能,在制止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定纷止争、维护公正、促进和谐的权威地位。在新时代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解劳动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发挥好法治的经济发展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作用。为适应和满足劳动者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劳动者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必须加大立法和执法工作力度。一是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突出监察综合执法职能,优化执法资源,强化基层执法,加强执法保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执法体制;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监察执法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三是加大对违法问题治理力度,将诚信评价、社会公布、信用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行政司法联动,保持对恶意欠薪行为依法严惩的高压态势;四是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立法,坚持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将保障劳动者权益有效的制度以立法形式体现并不断加以完善,切实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在保障民权、化解民忧、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五是建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监察员队伍,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准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要在做实上下功夫。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劳动保障监察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落实。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与谋划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明确完成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要突出重点,在已有成果基础上,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三是要强化风险意识,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四是要立足当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完成今年确立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打好岁末年初治欠保支攻坚战。

  新时代当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者肩负神圣使命,必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懈的努力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证广大劳动者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又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宗旨意识、深沉的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信赖和拥护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个百年大党带领亿万人民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成功秘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毕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就是批判资本对人的主宰、压迫、异化,确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翻身求解放、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观点,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又体现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这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目的和归宿。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依据

  理论创新源于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新挑战、新难题的需要。在特定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条件下,中国现实面临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理论结晶。从世情来看,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融入全球化转向塑造全球化,从输入型现代化转向辐射型现代化,不但“站起来”“富起来”,还要“强起来”,要为世界性问题,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这需要全体人民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国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这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从党情来看,党面临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内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迫切需要我们党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世情、国情、党情方面呈现出来的新特征、新趋势,成为孕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母体。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面临的主要矛盾的题中之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立足于长期性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检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实践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坚持心中有民,改革为民,共享富民,圆梦靠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特别是在反贫困、民生建设、反腐败斗争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之源在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在于人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主体在于人民。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风肃纪反腐,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思想纯正、没有邪念,不要贪图个人私利、个人名利。要泰而不骄,做到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关键要公平正义、一视同仁,不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要威而不猛,做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关键要一身正气,目不斜视,才能既有威望,又有亲和力。更要三怀其心,即敬畏心、感恩心、平常心,才能自觉抵制糖衣炮弹,守稳底线原则,才能自觉正风、肃纪、反腐,才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群众关注的利益是多方面的,就当前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因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未来。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是精准发力抓好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三是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四是建立建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发挥着社会稳定器作用。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政策衔接,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建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五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敬畏生命、生命至上、人命关天的理念。

  六是兜住民生底线。民生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就民生工作而言,底线是老百姓的生命线、安全线,希望线,是退无可退、必须捍卫的边界线。要着力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fanwen/137853.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