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300字3篇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300字3篇

更新时间:2020-03-27 来源:心得体会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心得体会】

8月26日,由中共遵义市委、贵州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应学校要求,上学期间不能看电视的我得到恩赐,写完作业激动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伟大的作品。下面是大家创业网为大家带来的伟大的转折观后感300字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300字1

  9.18日,光谷机电党支部组织各党员去遵义学习,在入住酒店时我观看了为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该剧是一部中国近代历史的革命历史剧,主要讲述的是毛泽东等革命元勋在红军长征的途中自通道转兵以后,指挥着中央红军以东西驰骋,南北往返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最终粉碎数十倍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而使红军重出生天的故事。其中讲述了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历经了被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在长征中遭受湘江惨败后的中央红军,被迫在通道转兵进入贵州,之后经历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等等历程。千难万险,艰苦卓绝,最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了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通过遵义会议,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央新的领导集团,通过夺取乌江、四渡赤水、攻打遵义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了伟大的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伟大转折。

  看了三四集,有一点小小的感想。在当年那艰难的环境,险恶的时局中,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为首的革命家力挽狂澜,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之际,实现了伟大的转折,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开启了我党我军辉煌的历程!现在是建国七十周年之际,在电视屏幕上重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让我们跟随电视剧情重走长征路,寻找革命先烈无私奉献投身革命的伟大初心,具有很大的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中国经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做为一名预备党员,必须要时刻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自己交付的岗位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搞好交付工作。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300字2

  正值建国70周年之际,革命历史题材剧《伟大转折》在央视热播,该剧全景展示了红军在敌我兵力悬殊巨大的不利条件下,突破国民党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开启切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之路的历史画卷。在红军、我党、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克服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以坚毅果敢、敢于胜利的斗争勇气和应势而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突出重围,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地去奋斗,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一己之力。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对该剧中的一些场景细节记忆犹新,油然而生出一些启示和感悟: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以理服人”的讲话艺术

  遵义会议上,与会人员围绕“总结反第五次‘围剿’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这个主题展开讨论。首先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博古同志作报告,他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归之于敌人太强大,根据地的后方物资供应工作没有做好等客观原因,而对“三人团”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则是轻描淡写。这个会议,本来的目的就是为纠正军事指挥错误而召开,面对博古的报告,与会人员积压在心里的不满像决堤的洪水一下奔涌而出。

  当一个政党,一支军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必须有人敢于站出来拨乱反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个时候,毛泽东站出来了,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生死存亡时的一次自我修正,一次关键时刻的漂亮转身——结束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引导红军朝着正确的胜利的方向前进。

  毛泽东的一席发言,堪称经典的“以理服人”的案例——

  首先,他欲抑先扬开篇,首先肯定了博古报告也有可取之处,说博古点明了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客观原因,也表现出了对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遭受重创的痛心疾首。

  这话一说完,博古以及其他与会人员都感到有些诧异,这好像不是毛泽东说话的风格。稍稍停顿后,他话锋一转,说博古所做的总结报告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还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这是因为什么呢?巧设悬念,引出下面要说的话。

  接着,他针对博古报告中分析的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敌人太强大、根据地的后方物资供应工作等客观原因,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辨析,以一句俗语“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开始,通过列数字、举实例来证明博古所说的敌我力量悬殊、部队补给不够等造成失败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全面总结分析了前四次反围剿之所以取得胜利都是以少胜多、根据地军民团结的结果,针锋相对地指出博古总结报告是在为失败找借口,进而指出博古“三人团”军事指挥上所犯的三个方面的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并用实际战例和严酷事实加以印证,并用俗语“叫花子跟龙王比宝”阐明了跟国民党军队硬碰硬哪有不输的道理,最终得出“三人团”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就在于指挥上的教条主义。

  而此时,李德站起来愤然说自己的军事指挥是完全按照苏共的战略战术来安排的,是毋庸置疑的。面对李德的突然发问,毛泽东很平静坦然的说出了大家一致认可的想法。首先,也是肯定了李德同志作为一名外国人,能到中国来跟大家一起吃苦受累不容易,继续采取欲抑先扬的发言策略,说李德也并不是存心希望红军失败,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毛泽东顺着李德的话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这里是中国,不是苏联,不能把苏共的一套作战理论完全照搬到我们中国的革命战争来,必须根据我们中国的实情来作出战争上战略安排。

  最后,毛泽东总结前述所言,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红军最高领导指挥层“左”倾军事路线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必须坚持前几次反围剿已经被实践检验的、符合当时军情的、正确的战略战术。

  细细体味,认真反思,从毛泽东话术中我们能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团队,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当面对一件关系重大的选择抉择时,如何说服别人,纠正错误,有几个关键点值得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

  ——指出别人错误时,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毛泽东在指出博古、李德的错误时,都采取的是欲抑先扬的策略,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正确一面。在现实中,我们在批判别人错误的言行时,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先给予肯定,给对方一个较好的心理预期,起到一种缓和气氛的作用,也有利于下一步的交流,为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做好铺垫。

  ——论证对方的错误时,需有理有据。这一点,毛泽东在任何发言场合总是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作为口头禅,可见他的发言都是有理有据的。这在遵义会议上也不例外。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指出别人的错误,错在哪里,必须拿出令人口服心服的例证来,这样才有说服力。

  ——光指出别人错误还不够,还得提出自己正确的主张。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义正辞严,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透彻分析了红军面临的现实困境,痛斥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也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作为中国革命仅存的“火种”,不能跟敌人拼消耗,只能通过运动战、游击战来歼灭敌人,只能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求生存、求发展,以此来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主张赢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认可,并从此引导红军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因此,在讨论方向决策时,不仅要拨乱,更要反正;不仅要指出错误,还要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使其最终达成共识,使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300字3

  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冲破艰难险阻,取得重大胜利,实现伟大转折的战斗历程和传奇故事。1934年底到1935年初,中央红军进出贵州半年间,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悠关的时候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首部献礼剧,《伟大的转折》的播出无疑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一次转折。

  长征,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而《伟大的转折》,则是4000万贵州人民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精彩厚礼。该剧以全景式、全方位、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径贵州期间的跌宕故事,弘扬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展现了多彩贵州的文化软实力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众所周知,贵州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在贵州,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无处不在。让我尤为感动的是,《伟大的转折》在汇川区拍摄过程中,戏里戏外鱼水情的感人故事不断上演,发生了不少当地企业、村民、高校学生和辖区群众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剧组拍摄的感人故事:

  汇川区爱心企业组成慰问团队到拍摄现场,为剧组人员送去温暖……

  团泽镇卜台村村民听说拍摄红军的故事,自发赶到拍摄地慰问剧组,不仅敲起腰鼓,送来水果、蔬菜、鸡蛋,还抬来绑着大红花的肥猪,最前面的大红标语格外动人——“欢迎红军再回家”……

  板桥镇娄山关社区73岁的葛仕强老人烧好炉火茶水,供剧组人员御寒……

  山盆镇太坪村退伍军人敖及权父子主动到拍摄场地送姜汤……

  一件件、一桩桩细枝微末之事,让摄制组和演职人员真切感受着当地老百姓和红军之间的鱼水情深,感受着红色基因在汇美之川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醉人魅力。

  剧中还有一个镜头,让人久久不能忘却:为了掩护大部队,不少战士还留在湘江对岸阻击敌人。因为自己的父亲还在后方阻击敌人,一位小战士情绪激动,想要渡江寻父。了解情况后,毛主席对战士们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的红军队伍是有信仰的队伍,只有坚持信仰,我们才有可能是不败之师。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纪律,有纪律的队伍才有可能战胜这强大的反动派。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战胜眼前这看似强大的敌人。”这番话,是对战士的理性劝慰,亦道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赢得中老年观众的喜爱并不奇怪。但是,从朋友圈里,我注意到,影片的观众中,不少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也许很多人会问,没有当红明星偶像加盟,也没有老戏骨“撑腰”,题材又不新潮,这部“贵州制造”的电视剧,凭什么“拿下”年轻观众?因为,这部好评如潮的电视剧的观众中,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着共同的信仰!向信仰致敬!《伟大的转折》很多海报上,都印着这句话,这是该剧创作团队的心声和创作的初衷。它让人们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信仰的伟大力量。今天,我们还原历史,就是要以宏大叙事真实地反映红军长征的艰苦奋斗。历史启示我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只有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才能争取胜利、走向胜利、铸就辉煌。

  时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站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的伟大交汇点,57万汇川儿女共同重温长征精神,回顾光辉历史,追忆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正是为了坚定沿着既定方向向前迈进的信心和决心。

  回顾70年来的光辉历程,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美好前景,我们信心百倍。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已经开启。57万汇川各族干部群众,都应当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一步一步深情足踏脚下的土地,一眼一眼庄严回望长征之路,一笔一笔倾力书写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的汇川,无论是在稻香四溢的田间地头,还是迸发着奇思妙想的乡村工坊,或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农业园区,广大汇川儿女不仅热烈地谈论着丰收,更热烈地谈论未来,谈论着我们的中国梦。

  我相信,在15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全区上下决战决胜同步小康的进程中,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建设一线,必将涌现出一大批先锋模范,他们将用无愧于历史的业绩感动着汇川大地,感动着坚挺的大山,感动着我。

  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完《伟大的转折》后,我谨以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者致敬!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fanwen/107253.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