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教育网 >出国留学 > 国家百态 > [古代教师的称呼]教师的称呼变化

[古代教师的称呼]教师的称呼变化

更新时间:2019-07-11 来源:国家百态 投诉建议

【www.gywlwh.com--国家百态】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师的称呼变化,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本站。

教师的称呼变化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庠”和“序”等原始学校,那时官学不分,学在官府,管理教育的官吏就是第一批教师,称为“学官”,“司徒”、“秩宗”、“典乐”等等。这些人肩负着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称教师为“师”,《尚书》中记载,“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这里的“师”,即为今天的教师。君”“师”相提并论, “人有三尊,君、父、师”。古人把“天地君亲师”写在大红纸上,磕头顶礼,以示对教师的尊敬。《吕氏春秋·尊师》中说:“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荀子大略》中把尊师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孔子开创了私家授学,是中国民办教育第一人。孔门子弟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发展成为对教师的尊称,可见孔子为教师地位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当然这也得力于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在古代对家庭教师还尊称为 “西席”和“西宾”。相传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坐次以靠西墙(西边),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坐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从此,“西席”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也称西宾。

  在唐代之前,教师的称谓重在“师”字,以“师”者的身份体现教师的崇高地位,“师父”、“师长”、“师尊”、“尊师”、“先师”等等。如“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折射出教师的长者地位。唐代韩愈的《师说》一文,对“师”作了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递的社会高度评价,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也是历来教书者引以自豪的荣耀。

  当然教师的称呼与官名总是纠缠不清,“师傅”“经师”“博士”等称呼就是如此。封建社会东宫太子的教师即称太子师傅。经师在汉代指儒学学官,后指传授儒家经典的教师。博士是秦时官职,掌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宁,汉代始称太学中的教师,唐宋时有专业学校,故而有算学博士、书学博士、律学博士之称。

  唐代以后,“师”称呼逐渐体现在“教”“学”“授”上,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技能。“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对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称“讲师”。“教习”、“教谕”、“学博”、“学正”、“学录”、“监学” 等强调了教与学,将教师的身份、职业特征逐步显示出来。如“教习”,明代选进士入翰林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任教,称为教习。清末兴办学堂,其教师也沿袭教习。再如“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元代路、州、县及书院也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所属生员。

  随着唐代以后书院的兴起,弟子对书院中讲学授徒的教师敬称为山长或院长。老师的称呼始于宋代,是地方小学老师的称谓,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用“先生”来称呼教师是明清以后较多,其实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先生后来逐渐成为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民间有些地方还对老师称为“教书先生”。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我们对教师赋予种种喻称和誉称,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普罗米修斯”、孩子的“第二父母”。更有人把教师喻称为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的“蜡烛”;年年岁岁吐丝不断的“春蚕”;默默无闻承载千万人登攀的“台阶”和“人梯”……都是对教师崇高品格的讴歌。

  当然在光鲜的尊称之下,也有辛酸的眼泪,特别是封建社会没有取得功名的穷秀才献身教育,他们就不免受嘲讽和挪喻,如“教书匠”、“娃娃头”、“孩子王”、“村学究”等,即使在新中国有段时期还依然成为“臭老九”,这同样是一个中国特色明显的称谓。“臭老九”原先并非独指教师,而是指知识分子,现在几乎成了教师的专利,意为地位最低下的人。

  从君师相提并论到臭老九,教师的身份变化之大,没有任何职业能够相比。一方面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方面我们需要依靠法律不断强化教师待遇与公务员持平。这就是教师的昨天与今天。明天希望落实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相关阅读:教师的来历

  中国教师节

  (9月10日)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世界教师节

  ( 10月5日 ) 为纪念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颁《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


  

本文来源:https://www.gywlwh.com/liuxue/60430.html

为您推荐

京ICP备2021107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gywlw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赢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投诉建议